之前只知道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四大发明,北宋毕晟创造发明的。看了清平乐之后,才知道活字印刷术的“活”字的奇妙之处。
印刷术应该在北宋前就有了,石刻或木刻一版版的,能不断的印刷出来多份,但每本书至少都有一个对应的模板。完成一本书的模板,需要一个会书法师傅先刻出来模板,然后一个会印刷的小工即可完成一本本书的印刷。这样一本书一个模板,相当耗时,印刷的成本也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能不能把模板上的字拆开来呢?毕昇在长期的雕版工作中,发现雕版这个大缺点,将雕版改用活字版,只要雕制的活字足够多,则可排印任何书籍,活字可以反复使用。虽然一开始雕制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后续排印书籍十分方便。现在看看印刷一本书,只需要一个或者几个会某种风格书法的师傅雕刻出来足够多的活字,然后需要一个识字的小工,将活字排版,最后由一个会印刷的小工完成印刷即可。
从雕刻版到活字印刷版,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你学到了什么?
首先是复用,雕刻版改为活字版,活字足够多,之后就随意组装并印刷,复用之前的活字印刷书籍。对应到计算机领域,代码层面先抽象出来1个基础父类,然后后面继承该类即可。测试领域,可以把某个特性的功能拆分为业务校验,测试场景构造和测试数据,接口信息等,后续波及特性就可以复用原有特性的业务校验,如果构造方法一样也可以复用原有测试场景构造。
其次是分工,将一个人干的事情分层,将单一的雕刻工作拆为活字雕刻,衍生出来一个排版小工的工种。比如测试领域,一个人完成测试框架的开发,一个人可以完成测试场景构造的关键字封装,一个人可以完成测试数据的关键字封装,一个人可以完成业务校验的关键字封装,一个人可以完成测试接口的关键字封装,最后由一个人来集成,根据设计好的文本用例来编写自动化用例。
最后是收益,如果你是老板,活字相对于雕刻版节约很多的成本。雕刻师傅可以研究多种书法风格,并做出其他风格的活字,可以纵向提高自身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