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钱也得用优惠券——《智能时代》

有钱也得用优惠券——《智能时代》

作者: 叫我黄老板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23:45 被阅读8次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科技媒体整天都在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大数据”,让不懂行的路人们有种“未来已来”的错觉。

    是的,“未来已来”几乎是所有行业大佬演讲的标题,互联网媒体撰写文稿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字眼。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离我们心目找那中“未来”的样子更近了。

    可是“未来”是什么样子?

    无人驾驶?万物互联?智能机器?飞向火星?

    没人能够说清楚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于未来的诸多想象大多来自于那些科幻小说家。对于动不动就整出个穿越时空,折叠城市,高阶文明的小说家们,科学家口中的未来似乎更具体一些。

    大数据就是现实连接未来的一把钥匙。

    数据从来都不是一件新事物,在《智能时代》中,吴军博士向我们介绍了数据——这一人类建造文明的基石——是如何从古代走向现代,是如何改变世界并且还要持续改变世界的。

    1. 大数据不只是体现在“大”上

    《智能时代》中讲到大数据的三个特性:

    1. 大量性
    2. 多维度
    3. 全面性

    我第一次知道大数据是因为一条新闻,当时央视忘了几套对京东物流系统的管理人员做了采访,探秘京东是如何实现当日达或者次日达的。我当时对国内物流也不怎么了解,只知道顺丰在国内算做的不错的物流公司,可以做到次日达,因为有大飞机加持、运输程序规范等一些原因。京东能当日达,这让当时的我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震惊。采访中京东负责人饶有趣味地说道,京东物流之所以能够做到当日达,是因为京东能够“预言”某一地区的特定产品的销量,提前运到。最后顾客下单就是最后几公里的运输。

    了不起,怎么做到的?

    大数据。当数据量小的时候这样的事情根本想都不敢想,但是一旦数据量成指数级增加,许多你意向不到的事情就会接连发生。从概率上来看,一个家庭在这一天当中购买卫生纸的概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城市卫生纸的日销量基本上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就拿我们东北林业大学来说,每天卫生纸销量相信不会有很大的浮动。那么这个时候数据就可以发挥很大的效果:预知某个地区某种特定商品的销量。这样就可以实现商品的“预送达”。虽然实现“预送达”可能还与京东的经营方式和自建物流等一系列商业方式有关,但是数据确确实实在其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理工科的学生看到这里可能会想起高中物理课上学到的“电子云”:我不知道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下一秒在哪,但是我知道它出现在这的概率。

    这还只是对数据应用的冰山一角,或者说只是很浅显的应用。

    在《智能时代》这本书中,吴军博士提到人类所经历的历次重大技术革命都沿袭着这样的规律:现有产业 + 新技术 = 新产业。并且拿两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举例,说明在每一次的科技进步中,那些旧产业是如何依托新技术催生新产业的。而我们现在处的这个时代正是一个技术变革的时间点,引起变革的就是大数据。

    1. 大数据带来思维上的转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当中,机械思维一直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什么是机械思维?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强调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到托勒密设计的地心说模型,再到牛顿在数学、物理、天文学和光学等诸多学科上的贡献都是机械思维的结果。机械思维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确定性和因果关系。

    有了机械思维,人才能“踏实”。

    但是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靠机械思维人们似乎并不能继续发展下去。

    经济的走向、恐怖分子的袭击、政治上的变动、环境恶化、全球化带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带效应......这些都不可能靠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那靠什么?大数据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强相关性。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能够得益于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大数据中直接找到答案,即使不知道原因。”

    《智能时代》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有趣:在美国,毒品问题是一大社会毒瘤。人们很难从源头来消灭它,因为有些毒贩竟然在家中靠发光二极管来种植大麻。又因为美国宪法规定“人人具有保障人身、住所、文件及财物的安全,不受无理之搜查和扣押的权利”,所以这使得缉毒的难度更上一层楼。但是大数据这次却帮了一回忙,当家户都换上了智能电表之后,电力公司就能够很详细地知道每一家住户具体的用电情况。警方就是根据这一细节侦破了诸多种植大麻的家户。

    这让我想起来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看过《福尔摩斯》的同学应该很清楚福尔摩斯的破案技巧。就是利用强相关性:一个人身上有龙的刺身,那么他很可能来过中国、袖口上磨损的痕迹很重加上右手中指中部有老茧,在当时可能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右脚上的鞋比左脚上的鞋略显破旧,他可能从事特定的劳动作业......

    福尔摩斯就是依靠无数个强相关性的细节去了解人物的性格、从事的职业、近期的心理状况、和环境的变化......

    福尔摩斯,或者说柯南·道尔就是一个玩弄数据,依靠强相关性的高手。

    1. 大数据在商业上的应用

    就像上面我提到的京东,可以利用大数据来预测产品销量,这是双赢的局面。可是如果公司利用大数据来“使坏”,也不是不可能。

    今天看新闻的时候上面还提到某打车软件利用大数据“杀熟”。什么是“杀熟”呢?当你长期使用一款 App,那么这家公司就拥有很多你的资料,用专业一点的术语讲,你的“画像”会刻画的很准确。就拿打车软件来说,互联网公司可能知道你的家庭住址、在哪上班、平时喜欢去那里吃饭,这些都能够利用你经常打车的方位来判断;通过你的手机型号,再加上你平时可能不怎么使用领取优惠券,折扣券画面一出现你就马上关闭了,那么就可以判断你是一个经济条件可以的用户,不怎么在乎几块钱的上下浮动。知道了这些之后,就可以在你每次打车的时候加价,反正你也不关心那几块钱。

    其实,要想互联网公司不做怀,很难。

    1. 大数据给我的启示

    在微博上关注的一位博主,@科学家种太阳说过对看书的看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分享给你:我们看书、看电影其实重要的不是关注作者或者导演想要表达什么观点,而是关注你能从中学到什么对你有意义的东西,读书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

    《智能时代》让我大致地了解了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一些专有名词和现阶段发展的情况之外,我从中学到的对我最有益的有一个大道相通和一个生活启示吧算是。

    所谓大道相通,就是规律的规律。

    作者在提到开发谷歌翻译的时候用到的一种方法——数据驱动方法。早期科学界在开发翻译系统的时候都是以为机器翻译文本应该像人类翻译一样,先了解语意和语法,先分析句子的语法,然后再把句子给翻译出来——和人学习翻译语言的道理一模一样,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样做的结果并不理想。最后研究者们换了一个思路,利用数据驱动方法,也就是让机器读取大量的文本信息,分析每一句英语所对应的其他语言都是什么,然后在翻译的时候找它的数据库中和翻译句子近似匹配的句子。这就是现代翻译软件翻译句子的原理,也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最忌讳的“死记硬背”,这和AlphaGo学习围棋的道理一模一样,利用大数据的互补性来实现精准翻译。

    这和健身的道理很相似,没有哪一种动作或运动是能够锻炼到全身肌肉的,只有多套组合动作才能锻炼到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我想,不管是对三观的建立,有趣人格的培养,知识体系的丰富还是人生的规划,都需要互补性来完善。

    还有一个生活启示就是尽可能的收集自己生活的信息。

    为什么有这个感受呢?其实是和近段时间里的经历有关。

    在读李笑来老师《把时间当朋友》一书当中,他就鼓励所有人去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即你在某件事上花了多少时间。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你能够知道你的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上了。有些人可能会说,我自己时间用哪我自己不知道么?你知道,但是你可能没意识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在记录了几天我的时间花销之后我就发现,我的学习工作时间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多。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一些琐事上面,一天有效利用的时间可能还不到五个小时。

    相似的还有记账,大多数人其实是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的,只有当你确确实实看到自己记录的时候,你才真正对你自己的花销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记账或者是你理财的第一步。

    科技公司能够通过你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来收集你的各种信息,进而从你身上发现商业的可能性:你喜欢的商品,你近期的生活状态甚至情绪状况......

    其实谁掌握你的个人信息越多,谁就越能够控制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钱也得用优惠券——《智能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zy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