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吃完晚饭,小老弟问寒假计划去哪里玩儿,说荷包扁扁,哪里都不去。又一次被匮乏撞飞。又一次本可以去欧陆不同国家体验原汁原味圣诞和风土人情,但因为经济原因,只得认命的待在原地。劝自己说能来欧陆读硕已经是莫大恩赐了。虽说无聊,但对自己是最好的选择。
在一次次面对匮乏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说服,到现在已经可以“和谐相处”了。
话说最早意识到匮乏是刚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小学村学,初中镇中的人初到城市学生占绝大多数的市一中,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衣服鞋子很时尚,他们看过很多影视剧,听过很多国外的音乐,很时髦。自己在此除了冬天穿买的鞋子,其余时间都穿母亲的手工鞋。母亲为了让我能专注学习,几乎不咋允许上网、看电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听老师讲和读语文课外读物。当时的自己心里隐隐难受,但也具体说不上来是什么原因。
后知后觉,这是物质、精神的匮乏。这个阶段物质匮乏的影响不是很大,无非吃穿好赖而已。精神匮乏让我无法很好的和同学聊天,课间、吃饭时间主要是听别人说。当时自己将这种匮乏在心里比成所谓的距离,通过课余疯狂看影单上的知名电影和听各大歌手的曲子来缩短。现在返回去再看,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操作还是有追上些的。但也只是看着像是。
上大学后主要是缺钱。当时梦寐以求某水果牌电脑,感觉得到后可以上天。还糊里糊涂觉得自己应该多旅行,但也没有想清楚为什么。上心学了大二一年,挣了奖学金去江南和帝都旅行。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去帝都就爱上了,也第一次产生下留学的想法。虽说对当时的自己而言是天方夜谭,也没想到后来的自己毕业后竟去了帝都当大厂白领,迷迷糊糊中实现了儿时在科技写字楼当白领的白日梦。
工作后主要是认知匮乏。工作这几年主要坐运营相关的工作,隐性要求强的审美,需要时时刻刻学习新东西,还有公司内外各种沟通。顿感的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不断碰壁中才觉知到自己欠缺什么,很内伤。在之前整个成长过程中,无人教过所谓沟通技巧和洞察他人的方式,也没被培养过审美。意识到后,一方面狂补工作能力方面的缺口,剩下还有空就多看提升审美的书、纪录片。和擅长沟通的同事、朋友各种请教。这才逐渐舒适适配工作。可工作是网格状往上爬的,所以随着收入的增加,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即使自己各种疯狂打补丁补充技能,也只是普普通通完成而已。时间长了,整个人便身心俱疲了。
想出的解法是停下来,以读硕的方式集中补充一波儿软、硬技能。当然,也不可否认或许读完回去后面临的局面更焦灼。但那又怎样,起码有勇敢尝试,有往前走。
匮乏像一个个无形的牢笼,套在个人精神那层,人总想突破。有的人逐渐接受,但也积极努力中达到和谐。有的人在不断突破中迷失了自己,走向了极端,除了突破现有牢笼,还在不断和旁的人攀比过程中不自觉又给自己套上一层一层,从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