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月份写了几篇小文章,分别是
10月1日,“你被正塑造了吗?”;
10月8日至11日,13日、14日、17日到19日,每天一篇日常打卡;
10月16日,“来,我们一起来打怪”;
10月21日,“三扇门的选择”;
10月25日,“有感情的小举动”;
10月30日,“合起伙来干件成长的事”;
10月31日,“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二
每篇文章背后都有小小的故事。
10月1日那篇,是看着朋友写了第一篇公众号,我有了追赶的动力,就熬夜写完,尽管没人看。
10月8日开始写的每日打卡,是想尝试一种纪录每天“得到”的新方式。
10月16日,前一天刚上完李笑来在上海的课程,思绪飞扬,于是就在火车上写下这篇“来,我们一起来打怪”。转发到朋友圈,有几个人看过,没一个有兴趣。囧,此活动又是一个暂时失败的案例。
10月21日,听完刘润《五分钟商学院》订阅,对“三扇门”感兴趣,就查了知乎,找了优酷上的视频,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了这篇文章《三扇门的选择》。
10月25日,有感于微信里的“语音”功能,写了此文。结果造成了不小的误会。再一次让我加深了“写作,不是表达,而是沟通”这个理念。
10月30日,从自己的素材库选了“合伙学习”这个主题,刚好跟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所以想深入阐述。
10月31日,本月最后一篇,看了李笑来的订阅,有一些感触,就想写下这篇读书笔记。期间,几度想放弃,因为换了多种思路,还是没办法写出自己想要的效果。艰难结尾,发了公众号,心里还是挂念。
三
这个文章不多,写作的过程也异常艰难,不过最重要的收获是养成了写作的心态,离养成写作的习惯还有不少距离。
关于写作过程的体验。每次开始时,我还蛮有信心写完的。随着行文的开始,越发觉得自己逻辑不够严谨,举例也不恰当,论理更加缺乏说服力。好像,每一字我没有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所以看起来平淡无奇,甚是乏味。之前还跟别人讲过,非虚构的文章文采不行,逻辑和论理来补。可我两方面都差太多。越是这种心态,越急躁,越是坚持不了。还好,我永远记得,开始写并写完是第一步,我得先走好这第一步。于是,不管写成如何,我还是该结束就结束。‘
时刻提醒自己的“初心”,调整过程中的心态,还是蛮重要的。
关于写作套路的领悟。以前不管写什么文章,我总要先在心里打个腹稿,规划大概的路线图,即写作的行文结构顺序,姑且称之为当下时髦的说法“套路”。学生时代,被老师灌输的方式是“总分总”,“分分总”等等。在学习李笑来文章后,我觉得一种套路可以尝试:提出一个“概念”,分析总结出“方法论”,最终就是倡导“践行”。这是针对非虚构类的文章。
每次写完,虽然感觉会很糟,但我都会排版配图发公众号。
之所以要发公众号,一方面,考虑到公众号关注的粉丝不多,不怕被人鄙视。写了就发,这既是我纪录自己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方便我随时回顾,而且这些文章我会在适当的时候重新编辑修改再发,这也是种不断成长的写作方式。另外一方面,我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一点点地影响(或者激励)身边也在写作的朋友。看到我这么差劲的文章,相信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写了,若文章中有那么一点东西让他们觉得有用,他们有动力去践行,那也是非常赞的。同样,看到我能坚持下来,能够激发他们,触动他们,我也很开心。这也是互相鼓励、相互监督的方式。
所以,写了不妨尝试用一种“发布”,比如微信公众号,简书,博客等等。
相信,现在你种下的“种子”,未来会持续长成一棵你想要的树,最终开花结果!
四
10月是真正开始写写的开始,还称不上“写作”。
坚持调整心态!
坚持观念的更新和打磨!
坚持写下去!
坚持相信写作是改变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