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峡谷辨名之我见

峡谷辨名之我见

作者: 觀風䖏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00:16 被阅读0次

     近日参加全国范围的一个电视电话会议,领导在讲话中谈到起名字。大意是,企业起名字,都想起民族的、文化的。人能重名,地名和企业名却不能重复。这段话让我不由想起甘泉所发现峡谷的命名问题。最近,关于峡谷的名字众说纷纭,有坚持的有反对的有质疑的,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都想起个响亮的名字,起个有民族和文化特点的名字,说明大家都关心、爱护和支持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但官方定名长期不决,弊端很大,不利于宣传,不利于开发,不利于申报,不利于形成合力,所以当务之急名称要速决。命名,当然要遵守国务院关于地名管理等条例法规,命名的艺术又属于地名学的范畴,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本不是笔者的专长,但为甘泉发展计,当积极建言,故不揣浅陋以辨名。

     一、从峡谷的定义和类型说起。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造就独特的地理景观,峡谷因其地形复杂、景观奇特而历来备受瞩目,吸引众多游客和探险者前往。峡谷是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峭的谷地,因冰川侵蚀易产生U形谷,因水流侵蚀易产生V形谷。太阳系里最大的峡谷是位于火星赤道上的水手号峡谷(VallesMarineris)。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其长度为504.9公里,平均深度达5000多公尺,纳米比亚的鱼河峡谷、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澳大利亚Capertee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峡谷。我国著名的峡谷,还有长江三峡、澜沧江梅里大峡谷、金沙江虎跳峡、天山库车大峡谷、巫山小三峡、黄河晋陕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金丝大峡谷、大渡河大峡谷、贵州的亚木沟峡谷等,这些峡谷被河流不断冲刷,至今仍在喘急的河流作用下改变着面貌。峡谷以宏伟壮观的面貌给人们种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使社会普遍认为只有它们才配称得上峡谷中的佼佼者。而作为狭缝型峡谷,却经常不为人所区分与深入研究,摄影者醉心于它的光影,游客猎奇它的不同,很少有人琢磨它的形成。它是一种狭窄的峡谷,由流水侵蚀岩石,兼有风蚀的作用而形成,那些地震成因的说法完全是凭空想象,不足为据。狭缝型峡谷其特点在于其峡谷形状为明显的深与窄。有些狭缝型峡谷宽度不足1米,而深度可达几十米。峡谷大多自砂岩与石灰岩形成,而花岗岩及玄武岩也有可能形成狭缝型峡谷。岩石特性、区域降雨、流量与流速等成为形成狭缝型峡谷的条件,这就决定了狭缝型峡谷形成不易,一经形成,天然壮观,一经发现,称为奇观,也马上会成为当地的景点。狭缝型峡谷又俗称“一线天”,全国这一称呼的很多,表面上给人造成狭缝型峡谷很多的错觉,但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实则不多。美国的羚羊峡谷被世界公认为最美的狭缝型峡谷,而这一认识终将为甘泉雨岔峡谷所改变。分析至此,我们称谓自己的“峡谷”名副其实,严格意义上也确实应该称为“峡谷”,但我认为称呼“大峡谷”也不是不可,“大”与“小”本是相对而言,目前,以雨岔为中心,周边不断有不为人知的石峡被发现,峡谷群的规模势必会扩张,在狭缝型峡谷中个体不可谓不大,群体不可谓不多,在峡谷“俱乐部”中的地位也必将提升,“大峡谷”终将深入人心。

     二、从考古学文化的命名联系到景观。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方法:一是以时代命名;二是以文化特征命名;三是以最初发现地名来命名。考古学文化的名称,用以表示考古遗迹中(特别是原始社会遗迹中)属于同一时期的有地方性特征的共同体。同一文化的遗存,有着同样形式的工具、用具和相同的制作技术等。规范的命名方法,大多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小地点命名,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借鉴考古文化的方式,对“大峡谷”以小地名命名更具有张力与弹性,同时,对其深入研究并形成成果也是提升景区层次的途径之一。雨岔峡谷属于丹霞地貌,同时其周边又兼具黄土地貌,再结合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标示出“雨岔大峡谷”为核心的地质与文化特征,进而涵盖周边地区,提高核心竞争力方为上策。其次,景观名称虽然没有考古文化命名那样严格,但也要有根据,这个名称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活动于这个地域内人民的思维认知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区与景观地名称相同的会产生一名多义的问题,给居民和旅游带来不便,也会缺失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因为行政区容易发生变化,倘若撤并或管理权上划,将来都会给原有名称带来尴尬。广汉三星堆为人所熟知,隶属德阳后,给高铁命名了“德阳三星堆”而为世人诟病。相反,江油隶属于绵阳,但“李白故里--江油”的打造从未改变。再次,好的命名有助于地质公园的宣传与推广,并成为公众对地质公园的认知标识。我国地质公园的命名在结构上主要包括省级行政区地名、省级以下行政区地名、地理单元名、景观地地名、景观类型名、地质公园级别这几个部分,具体命名中,两端不可或缺;按照命名力求简洁、通俗、稳定和代表性的原则,选择好关键词以利于宣传推广要仔细斟酌;中间部分必须取舍,取则有利,舍则有弊。游客去某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景区的名称,从中了解四个信息: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怎么去?站在游客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三、“雨岔”其字义本身就有深意。分析字义,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义作名词时读yǔ,是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作动词时读 yù,下雨,如“雨雪霏霏”。 “岔”,会意字,字从山,从分。“分”意为“一分为二”、“由一而多”。“分”与“山”联合起来表示“山脉或山道由一转二或由一转多的地方”。作名词用,是山脉、山道分歧之处。在陕北,含“岔”的地名很多,基本说的都是山脉或山道分开的地方,以固有的形态特征命名是各地通用的命名方法。作动词用是错开的意思。由此可见,“雨岔”可用的字义有多种,一是“雨”作为名词用时最多的是指本义,即雨水多的地方;二是比喻密集,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雨注(像雨一样下降),即密集的沟岔。三是比喻离散,如三国王粲《赠蔡子笃》有“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句,即散落的沟岔;四是作动词用时有本义, 又有字义为“又”,如贾谊《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即又是一个又一个的沟岔;五是从天上降下,《史记》“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即天上降下的地方;六是“岔”作动词用时,即雨水在这里被分岔和错开了。这样解释也很有诗意,雨岔沟山大沟深,拐岔较多,厚重的云层为高山所阻或分割错开,导致同一条沟内有的地方雨足有的地方滴雨未沾。这样分析,一、五、六解释比较好,一种为名词加名词,读“yǔchà”,意为雨水多的地方;二种为动词加名词,读“ yùchà”,意为天上降下的地方;三种为名词加动词,读“yǔchà”,意为雨水分开错落的意思,或者理解为雨下错了,没浇了田地,却冲刷出了峡谷都可,暗合了峡谷的成因。比较而言,一种普通而实际,二种晦涩而吉祥,三种牵强而诗意。“雨岔”作为甘泉曾经的一个乡镇辖区,一条相对封闭的深沟区域,它的字义必然携带了历史与民俗文化的气息。

    四、“大峡谷”的首次效应。首次接触效应原指药理中的一种现象,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并不明显地增强或再次出现这种明显地效应,需要间隔相当时间以后,才会再起作用。再泛指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首次效应目前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鲜有企及,但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见到大量的实例,这里不再赘述。发现于甘泉县雨岔的“丹霞地貌峡谷群”面向公众以来,由于没有官方定名,在传播上称谓各有不同,其中,“陕北峡谷”“延安峡谷”“甘泉峡谷”“雨岔峡谷”和其互相连缀名称传播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约定俗成,已得到各方的普遍认同,产生了首次效应,成为名称选择的基础。

    给峡谷定名很重要,就如给孩子起名一样,会成为专有符号,要相伴终身。起名字又不重要,因为特色的挖掘与周到的服务更能吸引人。深圳原来是小渔村,博鳌原来在地图找不到,它们的发展毋庸置疑。最后,说几句辨名之外的话,大峡谷是自然的造化,也是甘泉的造化,甘泉人民应该认识到这一珍贵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程度,从络绎不绝、趋之若鹜的旅游者看到深层次的原因与前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树立自信,转变观念,人人负责,珍爱家园,追赶超越,谋求发展,那么,不管哪个名字都是好名字!

    2017.05.3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峡谷辨名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ff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