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
仲昭川营销经典:拯救斯巴鲁

仲昭川营销经典:拯救斯巴鲁

作者: 仲昭川 | 来源:发表于2018-01-02 09:22 被阅读0次

讲营销案例,是个难事。道听途说的我不讲,亲手操作过的又有自吹之嫌。可是,谈营销绕不开经典实战。倒有个时隔多年却未过时的例子,经客户同意,解密分享。

2007年初夏,我接了个国际大客户:富士重工。

客户大,麻烦也大。只因斯巴鲁这个名字。

本来,斯巴鲁汽车在台湾俗称“扫把佬”,不好听、也不吉利,但也没惹麻烦。

自从2005年进入中国大陆,斯巴鲁谐音却成了“死八路”。对于一个日本品牌,这定时炸弹随时会爆。

网上时而声讨,市场日渐抵制。再看“斯巴鲁”的搜索结果,单一、空洞、且充满辱骂,谁也不知到没到负面临界点。

为此,斯巴鲁推出系列子品牌,如森林人、驰鹏、傲虎、翼豹,但统一的蓝色六星车标,决定了产品家族的共同命运。为何不改名呢?

Subaru是国际汽车中的知名品牌,历年国际汽车拉力赛上,Subaru都是个闪光的名字,优胜者的座驾中总有Subaru的身影。有了“死八路”的谐音,中文名字再怎么改,网民的习惯也改不了。只能改变用户对斯巴鲁汽车的认知。

听完介绍,我问了客户一个问题:

在决定上网营销之前,原先的市场计划是什么?

答曰:本想从电视传播入手规模宣传,但受网络舆论影响,经销商发展缓慢,只有三家,还不敢做大的投入。

当时正值下午四点,我提议:下楼打个车,到二环路上感受一下斯巴鲁的市场份额。

对方面露难色,但还是同意了。

花了一个多小时,缓缓绕北京二环路一圈,没发现斯巴鲁各个车型的踪影。

回到办公室,双方达成共识,不走富士重工所属的广告和公关流程,我直接与斯巴鲁最大的经销商沟通,确立三个基本目标:

1,以网上舆论引导实现品牌认知。

2,以全网信息布局积累丰富详实的搜索结果。

3,以网上营销拉动地面销售到上升趋势。

这三个目标,如今已被业界公认为大规模品牌推广的前提。

受众结合产品认知、搜索结果、网上评价,才能形成购买意向。

当时斯巴鲁最大的经销商是中冀斯巴鲁公司,负责北方市场。经磋商,确定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庄严打假。

商家对负面舆论,唯一的正确策略就是不回应、不接触、不反击,但不意味着要沉默。

打假,历来是正面信息中的最强音,对舆论攻击是制衡、也是覆盖。你抨击我,我抨击别人,不直接交火。你的抨击未必正当,我的抨击却出师有名。

作为起手式,打假是讨巧的做法,主要针对斯巴鲁汽车的走私货。多种渠道的进口商进入了市场,却非签约经销商,扰乱市场、损害用户,还坐着斯巴鲁官方广告的顺风车。

摒弃公关公司群发软文的做法,我们采用“一式一份、真文真发”的霹雳手段。这是互联网营销的独门绝技,靠全网整合的功夫。

一式一份,是指一篇文章只发一家,用不同文章覆盖不同网站。所选网站的搜索权重都很高,能当天进入各大搜索引擎。假如一稿多发,搜索引擎会判为软件操作,放弃自动抓取。公关公司惯于通稿通发,这是自杀行为,网上根本搜不出来。

真文真发,是把文章刊登在重要板块、或专业首页,直面目标人群,我称之为“真文”。同时还要真发,把关键词链接放在重要的广告位上,以便点进来阅读,这叫文章的“入口”。没有入口的文章,是假文章,都在数据库里,链接都有,但网民看不到,也搜不到。

当然,真文真发代价很高,网站入口都按天收钱。但重要软文必须如此,否则等于没发。

这是硬仗。绝大多数专家不懂这个道理,只会逗客户开心。

这次打假吹响了号角,每篇文章都经过改头换面,独一无二,布满搜索引擎。通过专访、暗访、专题、评论、新闻、曝光等体裁,共同传播这样的信息:

斯巴鲁汽车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只有保时捷拥有,“全时四轮驱动技术”更是高端结构,只有斯巴鲁正式签约的经销商才能销售和维修。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规定,未经授权的销售均属违法。

这样的发布持续了一个月。

第二步,群体发声。

吸引专业人士到网上参与话题、主持讨论,集中在各大汽车网站的论坛。

当时还没有微博和微信,更没有今日头条这样的自媒体,但网络互动比现在热烈,所以人们一直认为:汽车板块的人都是目标用户。

但要引发网上行为,只有是价值驱动或兴趣驱动。

汽车购买只能靠价值驱动。而网上讨论是兴趣驱动,天天泡论坛的人并非买家。

真正的消费者,都是直奔搜索引擎。网上互动只能触碰信息,无法寻找信息。

丰富搜索结果的内容,有个最大难点:让专业人士发声并不容易。他们不是水军,也很难受雇于某个商家。越德高望重的专业意见领袖,越不被收买。

车迷确实懂得多,日积月累粉丝也多,都很享受有问必答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的话语权举足轻重,都是意见领袖。

我们拆分了经销商的问答手册,把答案留下来,只把问题放到一百多个汽车论坛,变着花样请教各路意见领袖。

这是超级动作,覆盖了全国的网上车迷。

令人惊喜:车迷的回答,比手册里的标准答案更加详细、通俗、实用,他们对斯巴鲁的熟悉,来自国际汽车拉力赛,对性能、维修、保养如数家珍。还有的车迷,是海外或海归人士,很多是斯巴鲁车主。

活跃的帖子,会频繁出现在列表第一页,无须版主置顶。内容真实有用,版主也由衷支持。汽车版主通常也是车迷。

经过一个月的跟帖发酵,大部分帖子都成了《斯巴鲁十万个为什么》。这些自然生成的海量内容,源源不断进入各大搜索引擎,实现了对意向买家的长期展示。

这是网络营销最基本的工作,绝对不能偷工减料。

第三步,大众分享。

文字覆盖之后,我们又搜集了数千张斯巴鲁的汽车炫图,以不同的分组、在不同的论坛分享,诱导车迷彼此炫耀。

酷车加美女,是永恒热点。其中,国际拉力赛的实拍最受追捧:在障碍腾空时仰拍的斯巴鲁,背景是蓝天白云,车迷称之为“会飞的汽车”。

接着,选择气氛热烈的讨论区有奖征文,鼓励开过斯巴鲁的人现身说法。

网上都是自由发言,不受控制,关键还是引导。一致叫好,反而有操纵嫌疑,损失感召力。

自然而然,推波助澜,是要领。

在标题里加入关键词,是秘诀。

为避免攻击,征文标题有意屏蔽了斯巴鲁三个字,出现的是傲虎、翼豹、森林人等斯巴鲁系列车型的名称,直接落地。

例如下面这一篇:

狂人日记:开“傲虎”的十大苦恼!(转贴)

自从吐血三十多万买了傲虎,开了半年多,各种苦恼层出不穷,且听我的十大不满:

1、启动后抖动太小,总疑心车子还没启动,不自觉地又用钥匙去捅,这不是毁车玩吗?

2、猛然开动后声音太轻,路人不知后面有车,只能到处按喇叭,闹的四邻不安。

3、天窗太大。小孩子老是探头探脑到天窗外作检阅状,影响太坏。

4、好不容易抖胆与别克、宝马、红旗、广本、沃尔沃飚个车,几分钟后它们就消失在后面了,孤独求败很没劲,高处不胜寒。

5、来问车的人太多,老是被迫回答各种问题,不厌其烦为斯巴鲁作免费广告,心里憋屈。

6、张扬的造型导致路人侧目太多,让我这种低调的人心里慌乱。

7、车里比卧室还舒服,总打瞌睡。家人总在车里睡着,下车容易着凉。

8、山路上石头很多,车子悬挂很软很稳的轻轻驶过,没有越野车应有的狂野。开这种车进山找刺激,纯属犯贱。

9、在城里受限制。抓超速的风头很紧,开了傲虎,车速不由自主就上去了,警察想不抓我都难。

10、汽车驾驶能力严重退化。经常启动“运动模式”,推背感习以为常。前不久朋友死活要跟我换车开开,我上了他的车不会踩油门了。

所以提醒车友:买傲虎要慎重。搞不好就和我一样得瑟,不定哪天被人拿砖头拍死。

这种自嘲文体,后来被很多商家采用。明知是广告也能看上一遍,甚至转发。

第四步:验明正身。

间接回应舆论,讲出品牌故事。

所谓社会化营销、全网营销,都不可能覆盖全社会或整个互联网。知名的汽车板块都有一个沸点,就算点火成功。

有了前面近百天的铺垫,便开始宣示“斯巴鲁”的真正含义,陆续推出问答、文章、专题、视频,标题都含有“斯巴鲁”三个字,确保衍生多样化的搜索结果。

这是决定性的一步。

互联网营销,搜索结果决定一切。

发布的体裁不同,却都包含如下内容:

Subaru是宇宙中一个美丽的星团,由一大五小的星星组成。在西方,这个星团被称为Pleiades。在中国,被称为昴星团。在日本的罗马拼音是Subaru,意为“六颗星星荟萃”,从远古时代就受人钟爱。富士重工恰好由六个公司合并,Subaru正是个富有召唤力的名字。

日子过的又快又慢,到了效果结案阶段。

我约上开始那位富士重工的负责人,又在二环路上转了一圈。当时我心里也没底,有点轮盘赌的味道,结果看到了一辆森林人、两辆傲虎。

互联网营销当时还不是主流,客户都是临时抱佛脚,出了事才找上门来,事后就脱了伤疤忘了疼,不会长期坚持做。

传统大客户,终究要靠嫡系公司消化巨额预算。心照不宣:他们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是“千斤拨四两”。4A公司拿到千金,就会拨出四两,分给前来比稿的众多中小公司,算是赏赐劳工。互联网营销公司都是破土的新苗,没有任何资质,只能靠四两拨千斤的手艺,来赚那四两银子。

所幸,我们直接对接斯巴鲁中国的经销商之一,绕开了总部的御用营销机构。不然的话,那种病人开方子、医生吃药的傻活儿,没法干。

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至今也只会单向发布。在网上广泛互动、分享对消费者有用的信息,对他们是先天基因缺陷。

互联网营销是大众参与,始终是动态效果,传统手法一律无效。

通过引导网络互动,“死八路”的叫法早已变成一种调侃。每逢抵制日货,首当其冲的是丰田本田。而斯巴鲁系列,在年轻人群有了某种豁免权,这是谁也没想到的。

本案例结论如下:

1,阵地选择要精准。

网上互动讨论区,至今仍是受众分类最严格的媒体,对应着网民不同的兴趣。优质内容的分享,不仅拥有广泛参与,还能形成二次传播,乃至线下口碑。

2,自己不要多说话。

口碑营销的口,是专家和消费者的口,不是卖家的口。卖家能做的,只是煽风点火、旁敲侧击、添油加醋,仅此而已。众目睽睽,话多有失。离开大众行为,就不叫社会化营销。

3,原始资料最权威。

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这是传播定律。网上图片的热度莫过于美女靓照,对原始图片的寻找和选择,胜过加工,成本上也不允许。真实自然,效果最佳。

4,众怒之下无天日。

对负面舆论,绝不能直接对抗,只能迂回抵消。对称的局面,远胜对立的姿态。以争胜方式在网上追求真理,永远不会如愿。

5,四两可以拨千斤。

多元共生是互联网生态的基本特征。根除负面舆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但总有办法扩大正面影响。目标群体和营销预算都是有限的,初始受众在精不在多。支点能撬动整个市场。

6,品牌在于公信力。

品牌的传播不能招人侧目。片面追求注意力、强行施加影响力,必遭反弹。消费者越是追捧,竞争对手的明枪暗箭越是密集。公信力的营销要领,是润物无声、细水长流。

跟富士重工合作了五个月便功德圆满,他们如愿以偿在国家电视台开启了广告覆盖。

值得赞美,那广告非常国际化,完全吻合斯巴鲁的身份:没有语言干预,只有一连串的酷炫画面,像赛车般流畅。最后收尾的是一句轻柔的男低音:Subaru。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仲昭川营销经典:拯救斯巴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ff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