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期末,日常的一地鸡毛到了扎鸡毛掸子的时候。孩子们的各种梳理复习,老师的各种总结分享,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无限循环:忧虑于孩子们总是一次又一次掉入现成的坑,焦灼于自己该交的资料一次又一次被自己否决。时间成了最到的敌人,每天都觉得白天时间不够用,晚上觉也睡不够。
本学期期末复习阶段,特别关注学生们的情绪状态。只要发现他们有浮躁的状态,马上开启身体功课的模式:数脉搏,数呼吸。效果看得见,孩子们明显比以往的期末要沉静很多,复习的效果也要好很多。新课刚上完做了第一次定时练习,前日做了第二次定时练习。两次对比,所有的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最明显的问题是书写。可能因为四年级的题量大,做题时间紧张,加上孩子们平时做题时间不多,因此书写总是差强人意。平时孩子们认真写字时,都能写得规范又漂亮。一做题就着急,一着急就控制不住笔,书写也就变得很随意。
昨日中午,利用午休,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抄写了二十分钟的默写内容。孩子们的注意力聚焦于写字,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写的字,挑战与书上的字的相似度。我曾经告诉过孩子们什么是心流状态。写字结束时,调查了一下他们的写字状态,发现80%的人都感觉自己处于心流状态。不管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处于心流状态,至少他们的这种专注状态是值得赞赏的。
今日是期末测试的最后一天课。我已经按照计划不疾不徐地完成了复习计划。早上来了,让孩子继续抄写需要默写的内容,一边写一边自评自己的字与书上的字,找到昨天下午那种书写最好状态。教室里再一次处于非常沉浸的状态中。
”好的感觉是可以复制的。你们找到最好的写字感觉后,记住这种感觉,明天期末测试时去试着找这种感觉,一定可以把字写得更好。“我说。孩子们眼睛亮闪闪的。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启了复习期间的正向循坏状态。
第四节是音乐课。下课的时候,一个学生跑来跟我说:”我们的音乐课还没有上完。“
哈哈,感情是害怕我占用音乐课。”既然没有上完,就要好好上哦。“我看穿不说穿。
音乐老师来了,我还没有离开。她问我:“本学期的音乐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你要不要安排语文的任务?”
”不用,你正常上你的音乐课。孩子们非常喜欢音乐课。“
音乐下课后,我笑着问:”刚才的音乐课上得咋样啊?“
”好极啦。复习太紧张,需要调节。“先前那个说音乐课没有上完的孩子大声回答。
”明白,你们有你们的学习节奏。放心,即使明天期末,我今天也不会打乱你们的节奏。我对你们有信心。“
的确,教育是有节奏的,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里提出教育的三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教育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不是简单的往复循环,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孩子们在开学之初,我引导他们大量阅读分享,就是一种浪漫,到了学期中,我开始进入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指向精确。到最后两周,进入复习阶段,也就是进入了综合梳理与运用的阶段。我让孩子自己去整理要点,变成习题,考考自己和同学。还发起“挑战100分”的活动,让孩子们根据本册书里的易错字音和易错字形以及多音字,出了20到关于字音字形的选择题,让家长们挑战100分。这不止是复习,也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们知道,要做到100分,其实是很有难度的。本学期的期末练习题,我也设置了基础练习卷和高手卷。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完成基础卷后,可以挑战高手卷。那些基础不扎实的孩子,就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卷,这样不至于复习负担过重。摒弃期末的慌乱与习题的狂轰滥炸,就是遵循教育的节奏。
以上是对这几天复习的复盘。
晚上错过了新网师第一期教育写作云端研讨,只听到了最后一小部分内容。郑建业老师建议大家多问问自己:我的专业写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什么?如何突破写作瓶颈?教育写作的动力来自哪里?这样不断追问自己,其实是提升教育写作的元认知水平。对自己的教育写作水平的评估,过高与过低都不好。评估与思考自己的写作,兴趣、优势、弥补短板。大量写作训练,不要停留于写随笔,要练习写论文,学术性的论文才能真正提升写作能力。不要单纯依靠外部推动,要依靠内部动机。专业阅读要与写作结合。增强精品意识,以代表作的要求写日常的文章,修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郝老师在最后的总结中指点了做讲座的三个方面:1.讲座中要有问题意识,想要听众听了后,收获什么?我的分享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清晰地描述出来。听众对于写作有哪些问题,再决定讲什么,怎么讲。2.要有结构意识。讲的过程,要思考我为什么要写,我为什么现在开始写?为什么我能写?为什么我现在能写?我与他人,现在与过去是需要分析的。写的效果如何?学生提升了吗?老师提升了吗?你的写作有哪些困惑?经验?阶段问题?如何突破?这就是结构,是深度的思考。3.避免为写而写,写作的价值要指向学生水平的提高。老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指向学生,因为学生而写,带来学生的变化,学生是起点,也是落脚点。要解决实际问题。
听高手一些话,胜读十年书。我应该重新思考周末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