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本地生活类的论坛和短视频里,看到一些诉苦的言论,从他们的描述之中,我似乎能够感受到他们在生活不易这四个字上所遭遇的痛苦总会给人一种别样的共鸣感,他们的遭遇似乎是一个群体的生存缩影,
为了生存,他们缩的很厉害,缩的很委屈,也缩的很无奈。
若是细分这些痛苦的来源,以内外来区分生活体验的话,人们似乎又能从中找到一些令人颇有感触的体验。
比如在外,很多人的辛苦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让他们的底线变得特别灵活,比如有些人在工作中受气,受委屈,遭受了许多打击甚至是打压,那么支撑他们的核心条件往往不是那种心灵鸡汤似的自我鼓励,而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跟生存直接挂钩的条件,
那就是收入。
收入是核心条件,这个核心条件让他们在承受外界种种影响的底线变得灵活,这种灵活并非是他们心甘情愿去接受的,而是基于生存需要的调整,这个灵活的底线也并非是无底线,比如一旦牵扯他们的核心条件时,他们的底线就会变得特别强硬,特别具有攻击性。
用一句极其通俗的话来形容这种状态那就是:饭碗都砸了,还干什么活呢?
当然,在面对这个世道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尔虞我诈之时,人们并不会把这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话当做什么至理名言去看待,但这句话背后的真实意义则会变成一种类似闹钟的存在,在疲惫时,无助时,不知何去何从时,闹钟便会突然响起,这响声确实不堪友好,甚至令人厌恶,但响声也让人们心头一激,让人们意识到原来自己真正在乎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外面受气,其实并不会真正影响一个活得明白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生活可以是工作,但工作终究不会是生活。
真正让人痛苦的,并非是外界的刺激,而是来源于背后的刀子。
而握住刀柄的人,有时候不止一个人。
我看过一个短视频纪录片,说的是一个工作者在外面被老板指责,被客户羞辱,还被同事嫌弃,但是他都能保持微笑,并且跟他们始终维系一个微妙的交际关系,但是他回到家,面对孩子的一句无关痛痒的责备,立刻就崩溃了。
有人说,这是憋了太久,把委屈从职场带回了家。
也有人说,这是自己心态不好,怪不得职场老被人说,回家了就知道欺负孩子。
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其实都反应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不是完美的人,不仅不完美,我们是有着许多缺点甚至是缺陷的存在。
我们有缺点,有性格上的弱点,甚至有一些心理上,可能源自于经历或是家庭所导致的缺陷,有为人处事上不足的地方,有许许多多做了之后就会后悔不已的经历,
但是我们都在坚持,都在硬扛,在外人眼里,一两句话说不破我们一生的波折,有些时候问题的突然爆发,蓄积已久的不仅仅是愤怒,更多的其实是委屈:
我反感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但我也深深的知道,很多人都在经历比暴力行为更痛苦的生活,那就是精神上的责难,而这种责难的形成,并非由外界的风雨让自己变得脆弱,
而是那些源自于自我意识上的谴责,被动的主动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的等等,这些谴责正在震痛着,不断震痛脆弱的神经。
你知道迟早会爆发,但这就如同命运一样,
你永远不会知道,爆发和明天,哪一个会更先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