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出来旅行是为了什么?有一个理由是:习惯让人麻木,忘了思考!而出门后各种思想的碰撞,提醒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好品质让人受益一生,然而什么是好品质呢?其实每个人在每个时候理解的都不一样。曾经培养的品质如今还能满足当下的追求吗?已经被培养的品质合理吗?
同行来新西兰游学的小姑娘Y婷昨晚跟我分享了一个事情。
“阿姨,你知道吗?今天美童实诚得好可爱,笑死我了”
“哦,什么趣事说来听听”
“我今天不小心让球擦过她鼻子了,我跟他说:美童,你还好吗?,结果美童很认真地说,我感觉非常不好,非常地疼啊!这回答非常实在”婷说完笑起来。
我不太理解地问“这不是正常的回答吗?她在表达自己的感受”
婷边笑边说:“她居然一点都不掩饰一下啊!要学会忍啊”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掩饰?
“中国人一般都说没事,没事啊,我跟我身边的人都这样做的。”
“那是你自己身体的感受,你可以诚实地表达啊,不然家里人也不知道该怎么爱护你。”
“我说了我爸妈也听不懂”
“为什么?”
“因为我说了也跟没说一样,他们不当一回事。而且我觉得我们家的人都是成熟的人,是应该会看脸色说话的,不能做让人觉得自己品德不好的事情”(这里品德好的意思应该是不斤斤计较吧)
我顿时觉得心疼无比,一个13岁的孩子知道要忍,要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只为赢得他人的认可!据她说她坚决不会说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也不想和父母交流感受,因为父母基本与她只谈学习。又一个内敛不善表达自己的Chinese就这样成长起来了?!!
父母也许是希望培养孩子包容坚强的品质,然而孩子用自己的思维经验解读得到的信念却是:父母无视她的感受!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隐藏自己的感受,落实到行动就是:再也不与父母沟通了。我想这一定不是父母期待的。然而我们父母也是从小被如此教诲,我们真心不知道这样伤害了孩子。
我们内心的感受是可以被尊重的,也值得被尊重的!我们不需要委曲求全,当我们说完自己的感受后,内心平和了,我们一样可以包容接纳对方,由内而外地真诚一致是我们幸福的保证,这不是更值得拥有的品质吗?
坚强与表达感受不冲突,包容也必须有自我,否则哪来的真诚?哪来的换位思考?哪来的快乐?
今天婷可以说出来这件事情,一定是她被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触动到内心了,游学的意义也就到了。
晚上,美童回家,我忍不住拥抱她,赞美她:美童,你今天好坚强,婷婷姐姐碰到你的时候你很痛,但是你忍住了!你真是个值得交往的好伙伴,一点都不斤斤计较!美童欢天喜地地回我以拥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