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单位印发一个表格,填到“参加工作时间”一栏时,屈指一数,近三十年的工龄,猛然发觉自己已知天命了。
一路走来,从最初的普通战士,到军校学员,再到部队军官;从为人子,到为人夫,再到为人父;从沿海城市,到祖国首都,再到广西边防,时间的印迹碾压了青春芳华。平安夜,给远在省城读大学的女儿,发了一个“168”的红包,感触良多之余,记录女儿年幼时的“育”女心经。
1994年的那个冬天,我如愿以偿,成了一名戍边战士。三年后,考上了北京一所军校,毕业参加工作,还是一个少尉,就已到了晚婚年龄。选择伴侣时,有缘与当教师的妻相遇相知相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培养孩子,教师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结婚不到一年,得知爱妻已有身孕的喜讯,我和妻就邮购湖北武汉出版的《亿童婴幼教室》音像教材,胎教、0-1岁教育、1-2岁教育、2-3岁教育,早期教育也初见成效,三岁的女儿能自编自演儿歌,还能完整背诵《三字经》。
终于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就琢磨着挖掘女儿的潜力,看看她有什么特长?上网后得知,经常欣赏和演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记忆和概括能力,增强注意力。我和妻子就商量让女儿学习钢琴,刚开始学习热情还高,每次观摩表演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好景不长,练习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有一阵子,或许是学习任务太重,中午没有睡午觉,竟然每次在弹琴时扒在钢琴上睡着了,隔壁小朋友弹奏优美的乐曲,倒成了女儿的催眠曲。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选择另一个琴点陪女儿练琴,所以我们只得放弃。
一天,我和妻去县文化馆,认识一个音乐界的老前辈,他正在教授学生拉二胡,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女儿似乎也被吸引了。
“妈妈,妈妈,可不可以……教我弹这个呀?”
“当然可以啊,不过你得保证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啊。”妻子对女儿说。
小家伙闻言,对自己没有坚持弹钢琴也觉得不好意思,看到那些小哥哥小姐姐们专心致志的学习,也想加入其中,忙不迭地答应了。
于是从拉空弦开始,到熟练地能使用指法;从一首“一分钱”的儿歌,到《全国二胡演奏初级教程》,我家的客厅里每天晚上总算有了略显稚嫩的琴声,几个月过后,终成曲调。每逢星期六,学了舞蹈的女儿,都会在家客厅来一场汇报演出,一会儿跳上一支《异域风情》的舞蹈,一会儿坐在椅子上拉上一曲欢快流畅《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在旁边打起节拍,妻子和着乐曲清唱乐谱,女儿竟能乐此不疲地充当一名忠实的“二胡演奏家”,一家人其“乐”融融。
大学期间,加入了民族音乐社团,但凡学校有民族器乐表演和文艺汇报演出,女儿都能积极参与,亮相舞台。
想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第一轮的素质教育失败后,“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老生常谈的教育名言,让我们的教育出乎意料取得成功。
教育孩子,任重道远,“功夫在诗外”。无论如何,只希望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大学象牙塔学有所成,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