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后,当时颇负盛名的三词客:苏洵、苏辙、苏轼依旧备受人们崇拜。
苏辙和苏轼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有一位格局远大的父亲:苏洵。
当年苏轼出生以后,苏洵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发奋读书、参加科举。
后来他又游历四方,结交各路文人异士。
学有所成以后,便一门心思教导苏轼读书。
苏洵很早便开始教苏轼家国道理,所以,在小苏轼的心中,早早便树立起了家国使命感。
苏洵本人格局远大,他知道儒家的治国安民之学并不是全部,为了让孩子长见识,便把苏轼送去道观学习道家经典。
经过儒家、道家思想的熏陶,才有了后来洒脱、豁达的苏轼。
即使后来苏轼屡遭贬责,他也依旧不忘父亲当年教导,到一方便为一方百姓谋福利。
苏洵给大儿子取名为“苏轼”。“轼”,意思是古时车子前方有一个横木,供人在车子颠簸时抓扶。
苏洵是希望苏轼在多数情况下,要懂“藏拙”,安守本分。
给小儿子取名为苏辙。“辙”,是车子的印,意思是凡事别冒尖,老老实实跟着大哥走。
正是苏洵的这种大格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苏轼苏辙。使得苏轼虽屡遭贬责,却洒脱豁达;苏辙遇坎坷时,却处变不惊。
甚至,三人相互切磋文学,苏家一门在文学上就取得了极高的造诣。
一个为子女谋划深远的父亲,那他的格局必然远大,这个家庭也必然兴旺。
有大格局者,方能成其人,成其家。
这一点,中国的汉字的创始者便做了精妙的解释:
一个人,站在山上,那他的眼光便看得长远,故为“仙”人;
一个人站在山谷,他的眼光自然处处受限,看到的东西也很狭隘,故为“俗”人。
一个拥有大格局的父亲,必然是高瞻远瞩、看得长远。
这就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兴旺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