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当我们提升了个人魅力之后,虽然可以拥有别人投射过来的爱意。但我们自己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应该具有爱他人的能力。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只有自身优秀了,才会得到其他人的关注。所以,一些男性努力去奋斗打拼,让自己事业有成,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一些女性也通过健美锻炼、精致的妆容、温文尔雅的举止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人们这样做,显然是出于同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从而得到别人的爱。但如果只是这样去做,还远远不够,我们既要学会享受别人的爱,也要学会付出,学会好好地去爱别人。
因为在感情的世界里,两个人应该是彼此互动的,也就是说,爱也需要礼尚往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巩固下来,变得深厚无比。
第二,在爱情中不能完全奉行物质主义,还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吸引人的气质。其实很多人都不知不觉地遵循了“门当户对”的原则。
这里的门当户对指的是对方身上的能力和吸引力。只有能力相当,能比肩在一起的两个人,才能拥有一份长久的感情。
第三,并不是第一次认定的爱情,就一定会坚持到永远。
每个人都希望第一次遇见爱情便能长久,但却往往事与愿违。
当两个人彼此熟悉时,会发生一些事情,让他们内心失望,甚至相互厌倦,扼杀了最初的激情。很多人最初觉得能够永恒的爱半路夭折了,只有极少数情侣初次携手,便把幸福进行到了永远。
当我们了解了爱的真相,掌握了爱的理论,在生活中努力提升爱的能力时,我们也就发现了爱的最终目的——为了避免孤独。
关于人类诞生的起源,《圣经》里记载了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亚当和夏娃起先是各自孤独的,直到遇见彼此,在一起愉快地相处,心中也就升起了爱的感觉。如果让他们分离,他们一定会感到孤独。
爱是一种行为,更应该是一个人能力的实践。爱是一种活动,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爱更多的应该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在不断给予对方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自己逐步变得强大、富有、能干。
除了情侣之间的爱,还有父母之爱。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父母是这世上愿意永远等着孩子的人,孩子可以在外面自由闯荡,肆意快活,可是一旦受了伤,父母一直都在家里等着孩子回去疗伤。家,永远是我们的港湾。作者在书中总结道:母爱的真正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母亲对婴儿的爱,而在于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
父亲和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同等重要。父亲和母亲对于孩子的态度也与孩子本身的需要相适应。幼儿时期,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以及身心两方面的关怀,6岁以后的孩子便开始需要父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引导。这个时候,希望父亲不要缺席。父亲会带着孩子去冒险、去游历,教会他们一些正常的秩序,教会他们一些法律准则,慢慢引导他们步入到成人的世界之中。这些是母亲无法给予的,因为父亲帮助孩子实现了挑战的愿望,所以孩子的心里会同父亲更亲近一些。
作者在书中提到,爱更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付出的行为,一种互相影响的精神力量。我们不应该只去爱一个人,更应该爱所有的人,爱这个世界,爱美好的生活。
所以,爱并非存在着一个人的倾向性,作为父母,可以爱孩子,也同样能爱兄弟姐妹,爱伴侣。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兄弟之间的爱,他说,兄弟之间的爱是构成各种爱的基础。这里提到的爱,指的是责任感、关怀、尊重和对他人的了解,以及推动生活的愿望。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爱的本质,从困顿迷茫的状态中走出来,运用正确的方法去爱,然后拥有幸福无比的人生。为了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