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粥佐罗老师的公众号文章,深刻意识到写作这件事存在方法论。
文章说到写作没有人一开始就写的很好。
很多人不敢写是因为内心惧怕心理,怕写的不够好,不完美,没人看。
因此从来写不出一篇文章。
这让我反思自己一开始也有这样的心理。
“我写的有没有看,会不会被人笑话,作家才写文章,文化知识分子才写,我写的都不够丢人现眼”。
起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直到有一天不知道从哪里有了勇气,从而开始了写作旅程。
当然,迄今为止,我也没有写出一篇经典好文。
粥佐罗老师也说:写作这件事还有一条真相:就是写,不停地写,你早晚会写好的。
他说:努力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专注地写下去才是必要条件。
当我开始写作以后,才发现不停地写是很难的一件事。
长时间不读书,学习,语言贫乏。
工作一成不变,常年四季稳坐如山。
感情寡淡如水,经常一个人独自发呆。
写什么?如何写?为什么而写?
没有目标与意义的写作,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写作这件事终究不会长久。
所以,一二再而三的出现断更,记流水账,写反思,复制别人的文字。
因此,像我们这样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写作者,只是这条路上的陪衬者,成为不了像粥佐罗老师那样的佼佼者。
他的方法论讲的是:长此以往的喜欢与热爱,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不是靠努力与坚持,更不是靠毅力。
当你真正热爱写作,并且写到某种有结果的程度上,那么这件事根本停不下来,无须刻意完成。
反观我自己,写的真的不是很好。
首先,我的文章素材有限,基本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
没有加以修饰,也没有刻意隐瞒。
这种太过真实的东西不见得就是好作品,好文章。
其次,语言太过赘述,不够精炼,文字不够优美。
还有,逻辑条理不清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心而行,文章主旨不够明确。
最后,文字表达不够自信,泛用可能,也许,其实,因为,所以,等等。
最重要的是我自己写的文章从不来不敢看第二遍,内心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
对此,写作这件事,本质上要写好,
一需要:敢于开始
二需要:不停地写
三需要:反馈,改正
每个伟大的作者都是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写手开始的,每一个籍籍无名的写手也都是从啥也不是开始的。
所以,大胆的开始吧!勇敢迈出第一步,不停地写,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幸福,当成一种生活的调剂。
也许,现在的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也没关系,只要开始写了,生活那盏亮灯便是最耀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