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坎费尔德)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反馈机制”,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不是走在正轨上,有没有偏离了方向。——凭借感觉,我们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走在正轨上,应该将自己的身语意与五戒十善对照,若与五戒十善一致,则走在了正轨上,不一致则偏离了方向。当人杀生、偷盗、邪淫、酗酒时因为欲望得到了满足,也会有好的感觉呀,但这样做就没有走在正轨上,因为这样与五戒十善相背离。房祖名和柯震东吸毒时未尝没有好的感觉呀,可他们哪里走在正轨上呢?
你可以有意地借由增加对渴望事物的感觉,来传送更强有力的频率。——增加对渴望事物的感觉会增加自己心中的贪爱和欲望,我们应该做到无欲无求,或尽量减少欲望。增加对事物的欲望,怎能传送更强有力的频率?
如果某事发生在你的身上,那是你吸引来的——通过持续性的思想。——不幸和灾难是恶业吸引来的,吉祥和喜庆是善业吸引来的,哪里是持续性的思想吸引来的?有这样一个佛教故事:有一次比丘问佛陀盲尊者迦丘帕喇的眼睛为什么会瞎掉?佛陀就以下面的故事来说明业力的影响:迦丘帕喇的某一前世是医生,却故意使某个女人的眼睛瞎掉。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该女人答应迦丘帕喇,如果能够彻底治好她的眼病,她和儿子愿意做他的仆人。但后来她却害怕真的变为仆人,就向医生撒谎,说她的眼睛愈来愈坏,而事实上,却已经完全痊愈了。医生很清楚她在骗他,所以为了报复,就给她另一付药方,终于使她的眼睛完全瞎掉。由于这罪行,这医生在往后很多世都是瞎子。尊者迦丘帕喇之所以眼盲,哪里是因为持续思考眼盲呢?还有一个故事:阿难达是舍卫城中非常富有的人,但却吝于布施。他常常对儿子牧拉斯里说:“不要自以为有钱,我们不应该花钱,反而要更努力累积财富,否则,财产会日渐减少。”他甚至在屋里埋藏了五瓮的金币,但直到他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儿子埋藏的地点。富人死后,往生到离舍卫城不远的乞丐村。从他投胎的母亲开始怀孕起,所有乞丐的收入就减少,他们认为其中一定有个不祥的人,就逐步过滤,最后判断这怀孕的妇女就是祸首,她于是被驱逐离开村子。后来这妇女生下一个丑陋、人见人厌的儿子。每次她单独外出乞讨,就能得到与从前一样多的施舍,但若带着儿子一起乞讨时,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等儿子长大后,她就要儿子单独外出乞讨。当他走到他前世的房子时,他前世的孙子们看见他丑陋的外表时,心生恐惧,就叫仆人把他赶走。这时候,也在城里化缘的佛陀看见这件事情,就叫阿难前去请牧拉斯里(乞丐前世的儿子)前来一谈。佛陀告诉牧拉斯里,这年轻的乞丐实际上是他前世的父亲,但牧拉斯里不相信,佛陀就叫乞丐去挖出那五瓮金币,牧拉斯里这才相信。此后,他就成为佛陀虔诚的信徒。这乞丐一出生就丑陋、人见人厌,而且身处于贫寒之家,这种果报很显然是前世悭贪恶业招感而来的,如果只是思考丑陋、贫寒是不会招感这种果报的。
(乔·维泰利博士)你要“感觉美好”,这很重要,因为这种“感觉美好”,就是发射到宇宙中的信号,然后它吸引更多同样的事物给你。所以你越能感觉美好,就会吸引越多有助于你感觉美好,以及持续让你振奋的事物。——“感觉美好”根本不重要,因为“感觉美好”并不能使我们得到彻底地解脱,并无法使我们得到真正的美好。三界如火宅,让人怎能“感觉美好”?三界火宅中的众生还受着各种各样的痛苦,让人怎能“感觉美好”?“感觉美好”能使我们和无量众生脱离火宅吗?天界就有很多有助于我感觉美好,以及持续让我振奋的事物,但只是“感觉美好”而不造善业,怎能往生天界?
在这之前你可能一直认为生命是艰苦和充满挣扎的,所以依据吸引力法则,你就会体验到艰苦和充满挣扎的生活。现在就开始对宇宙呐喊吧:“生活是多么轻松!生命是多么美好!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向我而来!” ——认为生命是艰苦和充满挣扎的,并不会吸引艰苦和充满挣扎的生活,之所以体验到艰苦和充满挣扎的生活,往往是因为往昔造了恶业,例如前面那个乞丐,他的生活不就是艰苦和充满挣扎的生活吗?之所以这样完全是悭贪恶业招感而来的。让这个乞丐对宇宙呐喊:“生活是多么轻松!生命是多么美好!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向我而来!” 该是多么愚痴呀!即使他这样呐喊,生活也不会轻松,生命也不会变得美好,美好的事物也不会向他而去。《文昌帝君阴鸷文》中说“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哪里是因为信念的吸引呢?
在你内心深处,有个一直在等着你去发现的真相,这个真相就是——你本来就该得到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你天生就知道这点,所以才会在欠缺美好事物的时候,感觉糟糕透顶。拥有美好的事物,是你天生的权利!—— 作者所说的真相根本不是什么真相,天人有大福报,他们自然该得到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但人道的众生很多都福薄,哪里该得到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还有不少的众生过去世造了恶业,这一生就该体验到悲惨的人生,哪里该得到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有这样一个佛教故事:一群比丘出发前往佛陀的住处。他们在路上的村子暂时休息。一些村民就煮了食物要供养。这时候,一间房子着火了,火焰直冲上天,一只正好飞过的乌鸦,不幸被火烧到,跌下来死掉了。这群比丘看着死去的乌鸦,心想只有佛陀有智慧解释这乌鸦造了什么恶业,才会如此死去,所以吃完供养的食物后,他们就继续上路。另有一群比丘,欲搭船前往佛陀的住处。当他们的船正在大海的中央时,无法再前进,船上的人就抽签,想找出谁是不吉祥的人,结果连抽三次,都指出船长的妻子是不幸的人,这时候,船长抱歉的说:“大伙儿不需因为一位不幸的女人而丧生。在她脖子上绑上沙袋,丢到海里去吧!我就不会再看见她了。”船长的妻子就被人照着船长的话丢进海里,船也可以再前进了。靠岸后,比丘们下了船,继续他们的行程。他们也急着想请教佛陀,船长不幸的妻子究竟造了什么恶业,会被丢到海中。同时,还有第三批的比丘也要去面见佛陀。一天晚上,他们到一处精舍请求在附近借宿一宵。他们遂被引导至一处山洞,但半夜时分,一大块石头滑落下来,正好挡在洞口。第二天精舍的比丘发现大石挡住山洞的门口,就到村子里去找人帮忙,但却无法移动大石。因此,这群比丘只好困在洞里面。第七天,大石奇迹似的从洞口移开,这群比丘这才能出来,继续他们的行程。他们也想去请问佛陀,是什么因缘令他们被关在洞中。这三群比丘后来在路上碰面了,他们互相交换所见和亲身经验的事,然后一起前进。佛陀告诉第一群比丘:“比丘们!从前有一位农夫,他有一只非常懒惰且倔强的公牛。农夫无法要这牛做事,它不是躺着反刍,就是睡觉。农夫发了几次脾气,最后,愤怒地用草绳绑住牛的脖子,放火烧死它。因为这恶业,农夫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过去的几生中,他都被烧死,以偿还剩余的业报。”至于第二批比丘的问题,佛陀如此回答:“从前有一位妇女,有一只狗,不管她到那里去,也不管她在做什么,这狗总是跟着她,结果有些年轻的男孩就取笑她。她非常生气,感到十分羞辱,想要杀死这狗。她便用装满沙子的罐子绑在狗的脖子,然后丢到河里,狗就溺死了。由于这恶业,她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过去的几世里,都被人投入河中溺死,偿还剩余的恶业。”佛陀也回答第三批比丘的问题:“比丘们!有一次,七个牧牛人看见一只蜥蜴走进地面的裂缝中,他们出于玩乐的心理,把所有裂缝的出口全部封住,然后走开,忘记那只蜥蜴仍在其中。七天后,他们才想起来,赶忙回去,打开出口让蜥蜴出来。由于这恶业,你们七人才会一起被关七天,而且没有任何食物吃。这时候,一位比丘说道:“人若造恶业,绝对无法逃避恶报。不管他(她)是在空中,地上或水上。”“是啊!比丘!你说的不错,甚至在空中或任何地方,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恶业的!”佛陀如是说。从因果规律来看,故事中的乌鸦就该被烧死,妻子就该被投入水中溺死,比丘也就该被困七天。因此,只有过去造了善业的人才该得到生命中美好的事物,造了恶业的人则无法拥有,反而还会得到灾难和不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