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端木国瑚:以“鹤”为名 尽述易海浩瀚(上)

【玉海名家】端木国瑚:以“鹤”为名 尽述易海浩瀚(上)

作者: a07297ace6c3 | 来源:发表于2018-05-19 14:25 被阅读1次

      鹤,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一品之鸟”。《诗经》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记载,它象征着圣洁、清雅与长寿。所以,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有志向和抱负的文人志士,也常以“鹤立鸡群”来表现自己精神境界的追求。

      著名经术大师端木国瑚就被誉为“青田一鹤”。他沾鹤之名,得鹤之意,借鹤之势,扬鹤之名,是历史上著名的易学家、诗人、书法家和学者。

      端木国瑚一生挥毫泼墨,著作甚丰。《清史稿》称其“好学深思,通天文之奥”,又称其“诗才清丽”。他曾引起紫禁城内皇帝的关注,受朝廷之托为陵寝相风水。能为天子看吉穴的人,绝非常人,自然是莫大的荣耀。

      这位原籍青田,后娶瑞安陈氏为妻,晚年寓居在瑞安的经术大师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荏苒风尘几百年间,让记者拂去历史的尘埃,撩开层层迷雾,为大家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

      天资卓越 精于易经

      日前,记者冒着严寒来到位于市区北门的红旗小学老宿舍楼,端木国瑚后裔端木镐的寓所就在这里。端木镐的房间里书香气息十足,在客厅的进门处还特地开辟出一个大书架的位置,十分显眼。上面罗列着各式历史文献,涉猎范围广泛。

      端木镐介绍,先祖端木国瑚,字子彝,号鹤田,晚号太鹤山人,清嘉庆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第十三名进士。任内阁中书,赐御用袍褂,又博通经史及阴阳术数,是清代著名的经术大师。原籍在青田,后因娶瑞安陈氏为妻,晚年寓居在瑞安。

      采访之前记者了解到,端木家族大有来历。其祖先系孔子门生端木子贡的后裔,而端木国瑚也可谓名门之后又一俊才。在端木镐搜集的资料中,记者见到端木国瑚其子端木百禄曾于道光年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一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候选为直隶州(今河北、承德、张家一带)州判。其女端木顺也是著名的女诗人,有大量遗诗佳句流传后世。

      “端木家族有研究《周易》的传统,国瑚的父亲叫朴山,研究了半辈子的《易经》,苦于没有干出一番大作为,看到端木国瑚自小天赋异禀,聪慧敏颖,从7岁开始便教他读《周易》。惊人的是,端木国瑚数月便能解其理,通其义。12岁读《尚书》,短短几日已能成诵。”谈起祖先端木国瑚,端木镐面露自豪状,“道光七年(1827年),以治经闻名的龚自珍在京与端木国瑚谈论《易经》,为他‘乾初九不易世’的言论所折服,自叹闻所未闻。”

      “黄马褂”的故事

      采访当日,记者还请了瑞安文史研究学者陈正焕和玉海文化研究会会员何光明,他们在端木镐家里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几段端木国瑚传奇的故事。

      传说有一天,端木国瑚乘舴艋船来到温州,船停泊在西郊太史码道。他肚子饿了,掏出一锭银子命书童上岸买些吃的。这书童机灵,他知道点心店小,换不开银锭,便先到大店山货行去兑铜钱。

      本来一锭银子可调换1000枚铜钱,可是山货行老板看书童是个孩子,讲的又是青田话,认为乡下人可以欺负,就扣下了100枚,只给900枚。书童眼睁睁被无故吞去100个铜钱,便气鼓鼓地说:“回去告诉端木先生去,再跟你算账!”

      老板听了哈哈大笑,讽刺道:“原来你的主人是个‘短目先生’,近视眼么?”书童听了又气又急,回到船上,就把刚才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主人。端木先生一听,随即吩咐书童拿出黄马褂,叫船工挂在船头的桅杆上。这黄马褂一挂,立刻惊动了周围百姓。不多时,岸上就站满了看黄马褂的人,啧啧称奇。

      有个衙役看到了,赶忙去报告道台。道台不敢怠慢,马上率领全城官吏赶到太史码道,一字排开,朝着黄马褂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黄马褂是清宣宗道光帝钦赐给端木国瑚先生的,上面绣有五爪金龙的装饰。古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就连穿戴的衣物都如同其人具有无限的权威。这件袍褂象征着皇帝驾临一样,文武官哪能不行大礼呢?

      过礼后,道台又亲自上船请安。端木先生便将刚才书童受欺的事说了一番。道台一听知道是自己的治下得罪了端木先生,立马将山货行老板拿来治罪,并恭请端木先生同赴衙门,设宴为他接风洗尘道歉。

      勘踏寿陵 获赐袍褂

      那么绣有五爪金龙的御用袍褂从何而来?这里又有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端木国瑚曾蒙受浩恩,为皇帝看风水选墓地。封建王朝都把皇帝的陵墓看成是国家的象征和王朝社稷的代表,因此历代皇帝都特别注意墓地的选择。他们认为埋葬自己的地方风水如何将会对当朝江山的险夷、子孙的天寿等起着沉浮的作用。能成为为天子选墓地的人,实乃至上荣耀。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端木国瑚赴京会试不第,在温州中山书院、青田正谊书院、处州莲城书院等各处充任教职,另一方面他研究《周易》并大有收获。治经大家龚自珍于其易学论道中对端木国瑚的观点也极为钦佩,最终引起了紫禁城内天子的关注。

      清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正为一事所困扰,东陵界寿陵地宫出现了渗水现象,此现象有不吉之意,遂决定另选吉地。六月初十,道光皇帝以端木国瑚通晓堪舆之术下诏入宫觐见。与道光对话时,端木国瑚问答如流,又能旁征博引,毫无晦涩之态。道光十分赞赏,命他前往实地观察。经过仔细筹划,端木国瑚了解宣宗在堪舆方面所接触过的书籍,勘察当地的山川地形,最终选定京西易州一带,运用“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伴以望气、尝水、辨认土石诸手段,以达到“地臻位善”的目的。

      之后,端木国瑚选定良辰吉日,亲自为道光做向导,将罗经对向、地势、王气一一讲解。道光听后十分满意,连连夸赞,赐名当地为“龙泉峪”,还在自己的黄马褂上绣了五爪金龙,赐给了端木国瑚。

      “龙泉峪”工程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十一月初八开工,道光不惜宝华峪浩大工程花费的银两,毫不犹豫地把宝华峪陵寝全部拆除,将自己的坟墓从东陵西迁至西陵“龙泉峪”。

      宦海沉浮 广结善缘

      端木国瑚向来坦诚正直、谦虚豁达,与人为善,故广交贤达,挚交颇多,与瑞安名流林培厚、曹应枢、项霁、鲍作雨、孙衣言等广结翰墨之缘,交情甚笃,常互赠诗赋,吟咏唱和,在其遗著中可见斑迹。

      端木国瑚幼年曾受相国阮元提携,参加乡试,将举人功名收入囊中。嘉庆十三年(1808年),端木国瑚赴京会试不第,其后的求获功名之路并不顺畅。

      因选陵址有功,道光帝在秋润行宫特授国瑚为内阁中书,恩赏六品顶戴,御赐袍设褂四身,口称“先生”,荣宠备至。在道光“薇垣五名士”中,龚自珍是晚清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嵚崎磊落,睥睨一世,对人“素不轻许可”,却敬重端木国瑚。

      在龚自珍的诗篇中,有一首《送端木鹤田出都》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龚自珍与端木国瑚的交谊和相知。诗曰:“天人消息问端木,著书自署青田鹤。此鹤南飞誓不回,有鸾送向城头哭。鸾鹤相逢会有时,各悔高名动寥廓。君书若成愿秘之,不扃三山置五岳。”

      其中鸾为凤属,乃“赤神之精,凤凰之佑,鸟身赤羽,色备五彩。”鸾和鹤都不同凡鸟,鹤鸣于九皋,鸾见类则鸣。龚自珍叹自己和端木国瑚都有“动寥廓”的高名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端木国瑚离京南下,他便成了失伴的孤鸾,因此“送向城头哭”,并希望能再见端木国瑚。

      他感叹端木国瑚“懂天文,明地理,知天人消息”,皇帝却只看重他“谙堪舆风情”所相选的“两陵吉地甚合帝意”而已。虽然“口称先生,赐袍褂,加六品顶戴”,毕竟“为帝不仁,安可久近”!

      相传,吉地择成后,道光皇帝特设宴款待国瑚。席间,国瑚无意剔出一盘“凤凰扒窝”肉块中的二根夹杂的细毛。不料,片刻后,即有武士献上鲜血淋淋的人头,在座的官员无不惊讶。国瑚问犯何罪,皇上说:“厨师对先生不敬!”国瑚于是深思:“为帝不仁,安可久近?”不久后,端木国瑚便以委婉告辞,落得两袖清风。

      此后,端木国瑚在清代社会还会有多少故事呢?他的书法作品还有多少留存至今?请关注下期人文版推出的《端木国瑚:以“鹤”为名尽述易海浩瀚(下)》(记者林晓实习生陈丹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海名家】端木国瑚:以“鹤”为名 尽述易海浩瀚(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po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