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
捧红了太太圈和林有有,
贡献了150个热搜,
和600篇十万+的爆款文。▼
这部电视剧里几乎所有细节,
都被扒了个遍。
其中第一次让顾佳由心感叹阶级差距,
被王太太摆在客厅镇场子的这幅,
「凡高(狗头)的睡莲」,
更是串联起了前后的剧情,
成为讽刺豪门金玉其外的点睛之笔。▼
这幅画真正的作者,
是大名鼎鼎的印象派开创者,
法国画家,
克劳德 · 莫奈Claude Monet。▼
也许因为莫奈的名字,
文艺之中透着一丝随意,
低调里又有掩饰不住的高级。
在去世百年后,
他不光征服了豪门太太圈,
更成为了大大小小的老板们心中,
最具商业价值的「艺术家」。▼
那么,
他究竟画了幅多么不得了的作品,
才能做到贫富通吃,
从富贵豪门到普通群众,
都为他买单呢?
因为他画火的不是一幅,
是上百幅。
别的画家一辈子能有个三五幅画出名,
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这位大佬的随便一件代表作,
就是几十幅画。▼
特别是「睡莲」这个主题,
如果你发现别人朋友圈里发的,
和你在画集上看到的,
全都不一样。
千万别急着去打假,
因为同一个主题,
莫奈一共画了251幅,
堪称艺术界的「人形复印机」。
今天要聊的这幅《睡莲池》,
就是其中之一。▼
这幅布面油画创作于1899年,
高88.3厘米,宽93.1厘米,
现收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大概这么大▼
这幅绿了吧唧的作品,
对第一次看到的人来说,
实在有些不友好。
如果不去仔细分辨,
你甚至很难看出睡莲到底在哪。
要看明白这幅画,
就要先从「印象派」的诞生开始说起,
了解绘画中对光影的···
别管这些了,
还是先从画家本人开始说起吧。
毕竟比起枯燥的理论,
「莫奈」这两个字显然更有吸引力一些。
作为一个杂货店老板的儿子,
莫奈相当对得起自己「商二代」的身份。
他在15岁时,
就已经作为「漫画家」开始挣钱了。
当时他的画在文具店里,
已经可以卖到20法郎一幅,
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000块左右。▼
这个价格,
而且还只是线稿,
放到今天的绘圈里面,
也算是挺高的了。
所以到了17岁时,
莫奈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原本他准备就这样靠漫画发家致富,
走上人生巅峰。
一个叫欧仁·布丹的画家却突然找上门来,
给了他直击心灵的一击,
「少年啊,你对力量一无所知。」
然后带领他走上了真正的,
艺术之路。
然而隔行如隔山,
在漫画领域广受追捧的莫奈,
画起油画来,
却没有那么顺利。
积蓄花完之后,
莫奈的作品依然无人欣赏,
接连几次投稿都遭到了沙龙的拒绝,
气得他直接投了河。
好在莫奈骨子里是个惜命的人,
扑腾了两下突然想起来,
「诶?我会游泳啊!」
就默默的游回了岸边。
死过一次的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画出了著名的《印象·日出》。▼
当时的评论家看到这幅画,
可激动了。
在他们眼里,
莫奈简直就是乱涂一气,
连没成型的墙纸都比它精致,
也就只配给人留下点「印象」了。
这样的画都有脸来参展,
看我不骂哭他。▼
但对于莫奈来说,
「印象」一词代表的,
正是他想要捕捉的转瞬即逝的光影。
于是两个敌对的阵营一拍即合,
「印象派」就这样诞生了。
在莫奈的理解中,
绘画不需要拘泥于物体的客观形态。
啥意思呢?
比方说你画个西瓜,
一般的流程是,
看到西瓜→心想哦这是西瓜→画西瓜。
然而印象派的流程却是,
这里是绿色那里是黑色→画下来。
忘记脑中对事物的固有看法,
直观的画下眼睛看到的。
这样的绘画方式,
不光记录了作画时的天气光线,
画家在那一刻的心境感受,
也一并被记录了下来。▼
莫奈开始尝试对同一个场景,
进行反复的描绘。
一个平平无奇的干草垛,
他硬是从春夏秋冬到晨昏日暮,
来来回回的画了25幅。▼
在此之后,
莫奈就痴迷于这样的「系列组画」。
他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
像15岁时想过的那样,
靠绘画让自己发家致富了。
他在巴黎郊外一个叫吉维尼的村子里,
买下了一处宅子,
开始打造起他的梦幻庄园。▼
莫奈把园子建成了两部分,
一个是由各色植物组成的「花园」,
另一个,
是由长满睡莲的池塘,
和日式风格的拱桥组成的「水园」。▼
从植物品种到区域分布,
莫奈全都一手操办。
花园全部修建完成后,
莫奈就像是个组装完高达模型后,
疯狂拍照的宅男,
一心沉迷于描绘自己亲手创造的「自然」,
再也瞧不上别处的景色了。
现在再来看这幅《睡莲池》,
忘记那些花草池水本来的样子,
不去纠结细节上的「像不像」,
而是更直接的,
去关注整体的感受。
也许在某个灵光一闪的瞬间,
就心心相印的get到了这幅画的美。▼
构图以桥为中心,
用桥下的池水,
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深处,
赋予了画面一种流动的空间感。▼
用垂直笔触描绘的草丛,
与横向的拱桥和睡莲形成对比,
让曲折的池岸轮廓更加清晰。
同样方式处理的柳树,
也将水上的睡莲和水中倒影区分开来。
看起来整幅画都是单调的绿色,
实际上却有丰富的色彩变化。
红黄蓝粉白紫,
各种颜色应有尽有。▼
到86岁去世时,
莫奈在吉维尼花园里住了43年,
画下了251幅「睡莲」。
在这些作品中,
既有别具一格的圆形画布,
也有长达17米的巨幅壁画,
可画中真正的主角,
却并不是睡莲。▼
莫奈曾说,
「我想要画下空气。」
他描绘的那些景色,
无论是草垛、海岸、教堂,还是睡莲,
其实都只是光和空气载体。▼
要知道,
在之前几万年的绘画史中,
用物体去塑造空气中流动的光影。
面对这样开天辟地头一位的,
「空气复印大师」,
发自内心的叹一声「服了」。
是不够的。
起码也得三声才行啊!
莫奈的「吉维尼花园」,
大概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名人景点了。
因为它不仅是莫奈故居,
还是他凝聚半生心血的作品,
同时也是他代表作中的场景原型,
屋子里还挂满了他的画作和收藏品。▼
他打造「花园」和「水园」时,
根本不在乎是珍稀植物还是野花野草,
只要搭在一起好看就行。
而对于开花时间的细致安排,
也让这里从每年的四月到十月,
都有不同色彩的风景。▼
也算是个,
被艺术天赋耽误了的「园艺天才」吧。
莫奈是个实打实的「日本迷」。
他在睡莲池上建造的拱桥,
名字就叫「日本桥」。
而花园中的许多植物,
也是他花大价钱买的「日本进口」。▼
莫奈家里的墙壁上,
挂着他收藏的231幅日本浮世绘。
连给老婆画个像,
都要让她穿上和服cosplay日本女人。▼
那么,
为啥欧洲画家会对日本这么痴迷呢?
答案就在下面的链接里啦。▼
俗话说得好,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莫奈还没出名儿的时候,
有次突然想画火车发动时的烟雾,
但是又觉得正常发车时间的光线不够完美。
就直接跑去找火车站站长,
宣布了一下自己的决定:
「我要画你们车站,
赶紧把发车时间延迟半小时,
那会儿的光线画出来比较好看。」
这个站长也不晓得着了什么魔,
居然真答应了莫奈的要求,
叫停了所有火车,
把月台清理干净,
让火车喷出黑烟。
然后在莫奈画完之后,
领着全体员工鞠躬送行。
可能他是觉得,
哟呵这小子敢这么跟我说话!
是不是想死···
。。。
看来他背景不简单啊。
今天的「短颈鹿瞎说画」就到这里~
有空的时候去外面看看阳光吧,
虽然我们没有大师的手,
但是同款「人类之眼」还是有的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