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一个人推荐一部电影的时候,直接发送了电影的迅雷链接,但是这个人却说自己日常使用电脑的频率很低,基本就是工作的时候打开电脑,之后电脑都是关闭的状态。这个让我感到很惊奇,原来自己在默认的推荐给别人的时候已经给对方默认的打上了一个日常是使用电脑的标签,但是对方却是不常使用电脑的用户,这样换在别的场景也是适用的,比如产品,比如解答问题,比如讲一个故事。
一般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对你的面对的人群的需求的思考:
1. 性别:也许性别的区别在多数的大环境下是考虑的几大要素,男和女的本质的区别,也许男的使用的某些的电子产品玩玩会多于女性,比如玩游戏的男生比女生多;宅男在宅一族中的比例也往往占大多数,这点从日本的AKB48这种的“格子裙经济”可见一斑;另外女性群体上街购物的频率也必然大于男性,
2. 地域:简单点说,南北的差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上了大雪后的第一个过年,高中班上聚会,大家说,好像身边的大学同学们都没怎么吃过美国的一些零食,然而这些东西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零食。这个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往往沿海会比内陆的更加能够快的接触来自外国的事物,好像更能可以找到共鸣?
3. 宗教:这个放到如今的社会,不同的宗教一桌子吃饭往往是要考虑到不同信仰的问题,比如当时和一些来自新疆的同学吃饭,往往要考虑到不吃猪肉的问题。聊天的也要考虑到不要触及不同的宗教的禁忌话题。
今天,就想到这么多,先写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