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在简书上读到一篇名校高材生的文章,文中主要诉说了他自已毕业后,在深圳生活的经历。
说实话,如果不是简书,我真的无法了解一个高精尖人才的生活经历,心理历程。
可是从他的这篇真实度接近百分之九十八的文章来看,我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困惑。
这些毕业于988,211大学的高材生们,走的一样是当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成材路,他们一样被大城市的五光十色,光怪陆离所吸引,困扰他们的一样是房子,车子和票子,只不过水准不一样,同样都不愿回到自已家乡的小城。
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是以后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越来越高,城市会越来越发达,而三四线的城市会越来越衰败。
我现在想说的问题与房产无关。
我只是想,这样的发展难道不是畸形的吗?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为什么愿意真正去改变家乡的人那么少,难道人仅仅去受利益的趋使吗?
如果感觉家乡贫穷落后,这些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的热血青年为什么不能想办法改变,相比挤在北上广,这应该是更有意义更有前途的选择呀。
为什么总说回到小地方,生活在小城市,就只能过那种一眼能看到头的庸庸碌碌的日子呢?是体制的原因还是人自身心理的作祟呢?难道这都是无法破解的魔咒吗?
应该说现在读书也好,干事业也好,求功名的心态比封建王朝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书读得好不好,看分数看排名,看学校,进了上了,皆大欢喜,第一选择是国外名校,第二选择国内名校。看起来出彩,说出来好听。
小时候写作文所说的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全都成了假话空话。
我倒真的感觉,那样的人才过多的挤在本来就人才挤挤的一线城市是浪费,在那样的地方你就算你混得好,得到自已想要的一切,但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别人做嫁衣。你的家乡依然贫穷落后,你就算贵为故乡骄子,但你向别人说起你的家乡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的有些自卑。
与其这样,你为什么不去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改变你家乡贫穷落后,让别人一听到你家乡的名字就刮目相看,让你的名字永远嵌入你家乡的史册。
这难道不是更有意思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