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一滴血: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

第一滴血: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

作者: 桂岩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18-03-23 00:48 被阅读27次

    日前,美国亚利桑那州,49岁的伊莱-恩赫茨伯格(Elaine Herzberg)在人行横道外横穿马路,被Uber无人驾驶测试车撞倒,送医抢救后死亡。

    消息称,当时Uber无人驾驶测试车确实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车上配有安全员,但位于后车座。在撞人之前,汽车并未作出任何刹车反应。

    虽然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死于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但无疑,这是影响最大的一起——这是第一起无人驾驶汽车撞人致死事件。

    虽然事后人们从各个层面分析了这起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当时的天气原因,死者本身属于违反交通规则,Uber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并不是最好的,等等。但,毫无疑问,联系到之前很多知名的科学家们都在提醒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的发展,大众们空前的开始重视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在内的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1940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

    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

    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

    这一理论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的被电影导演或科幻作家所引用。但有趣的是,在引用该理论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机器人都违反了该原则。

    那么,这个“肇事者”是否正是一个违反了该原则的“人工智能”呢?

    没那么玄乎,或许,它只是一个并不怎么完美的“人工智障”而已。

    肇事车辆拥有包括7个摄像头(包括短距和长距版本)、1个64线激光雷达、两个(或多个)前置雷达、多个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检测出道路、建筑、交通灯、汽车、行人、骑自行/摩托车人等,属于当下对路况检测最完备的自动驾驶汽车之一,也是最主流的自动驾驶方案。当然,传感器只是负责对信号进行采集,而“人工智能”的工作,就是通过这些采集的信号,做出“前面有人,需要刹车”的判断。事实上,从后期报道可以看出,传感器采集到了死者出现的信号,而汽车没有任何刹车操作,意味着,“他”看到了前面有人,却没来得及踩刹车——一个典型的“智障操作”。

    诚然,尽管人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时的情况如果换成驾驶员是一名人类的话,事故同样无法避免。甚至于从概率上讲,因为机器不存在类似于人类一样的“疲劳”“酒驾”“精神不集中”等情况,同等情况下机器的安全性要比人类高很多。但是,这样的第一起事件(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起)的发生当然在告诉这我们并不能完全迷信于技术的发展,人们所盼望的或者某些人嘴里所吹嘘的“自动驾驶”解决一切交通安全问题,“人工智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盲目的技术崇拜。

    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似乎深陷于“运算速度”的陷阱,却忽视了从古老的埃尼阿克到如今的超高速计算设备,有些东西一直是停滞不前的。简单的与非门可以让计算变得高效,但单一的技术进步往往也容易让一些并不简单的事情过于简单化。

    比如技术伦理。

    “电车问题”的伦理探索是否应该交给“计算机”去解决?每个人的性命是否只是机器计算过程中的一个简单的权重而已?计算过程本身的缺陷是否能被大众所接受?

    或许,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正的被“人工智能”所掌握,要么,地球就变成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天堂,所有人对于机器而言都是“人神”,要么,就变成一个被机器所统治的世界,人人变成“无用阶级”。

    当然,这是后话。而对于事件本身来看,对于自动驾驶方面,我国所做的,无疑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滴血: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wi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