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孩子打你一耳光,你会不会打回去?你不知道的第一反抗期

孩子打你一耳光,你会不会打回去?你不知道的第一反抗期

作者: 作家李媛媛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07:12 被阅读46次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

    母子齐心迎战儿童第一反抗期的到来

    有一次女儿早晨起来不想去上幼儿园,任凭妈妈怎么解释劝慰都不行,就在穿好衣服出门之前哭着说:“我讨厌妈妈”,然后挥手就给了我一耳光。我立即回给了她一个耳光,当然是象征性的,不是为了把她打疼,而是让她知道自己这个行为的直接后果。我当然会在她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和她好好交谈,了解不想上学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她的心情。但如果我不立即回给她一个小耳光,她怎么知道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边界在哪里?我深知互相打耳光不是什么光荣的事,也不是一个好妈妈值得赞美的行为,但我的象征性回敬让她知道了,对别人随手给耳光就等于同时抽自己耳光一样


    仿佛只一眨眼的功夫,那个总是对我们充满期待和渴求的小娃,那个总是伸手要抱抱的依赖小娃开始努力脱离我们的约束,三岁之前孩子在学习最基本的行走和语言,但从三岁左右开始,它们一下子变成了独立于我们之外的“某人”,他表现出的探索热情另人惊讶,在我们看来,他们依然很可爱,却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我要”“我不要”,那个“我”是真正的独立的他,而不再仅仅是我们的“小宝宝”。妈妈也许以为孩子要到青春期才逆反,小小孩的逆反来的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他们正是渴望保护又渴望独立的时候,所以我们得边忐忑边拭着放手啦。


    孩子开始出现反抗父母的“叛逆”行为。他们变得任性、不听话,经常会说“不”。这其实是孩子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在心理学上,将这一特殊的时期称作“第一反抗期”。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单独存在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感情;他们有了不同于父母的想法,独立自主的要求也变得日趋强烈;他们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所以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同时,他们还不能胜任很多事情,当事实和自己的想法出现差距时,孩子的内心会有矛盾,所以这个时候他/她也会发脾气。


    我们常常听到父母们有这样的抱怨——

    “我们家孩子顽皮得要命!一点也不听话!”

    “是啊,不管我怎么教导,她就喜欢事事跟你对着干。”

    “现在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

    “孩子是不是在‘变坏’呀,这可怎么办?”

    其实,父母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孩子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 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所以孩子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父母应首先认清这一点。对于孩子的反抗行为和想法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如果父母们能够想到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表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时是否更能容易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在生活中,家长不用强行制止孩子这种“逆反行为”。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一定的活动范围和空间,让孩子尽情地探索世界。在这个个性形成的敏感期,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并给予孩子适时的引导,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有着促进作用。

    第一反抗期的出现是自然的正常的,需要合理应对。经过正常的第一反抗期的孩子能更好的树立自我概念,表达自我观点,富有独立精神,能够承担责任。

    孩子在“反抗”中的能力发展是自然而必要的。包括运动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等。

    孩子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孩子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尝试去做新的事情。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孩子受伤,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孩子就会产生了反抗的情绪。幼儿园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自由自在的玩一会院子里的玩具,比如两边有扶手的摇晃的铁索桥,有的家长小心翼翼的领着孩子的手,紧张的提示孩子注意脚下动作,反复叮咛“别摔着”。其实离地不过十公分高,踩空了也摔不着。有的孩子反复挣脱家长的帮助,然后重新走了一遍又一遍。通常我会在旁边观看,让孩子自己扶着扶手走过去,尽管中间踩空几次,多练习几回就越来越稳当,孩子非常高兴的拍手,妈妈在一边微笑凝视。


    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最早的时候孩子没有主动意识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两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对于表现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的顽强。但这种表现往往与成年人的规范相抵触,进而让孩子产生了挫折感,最终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孩子小时候,我们总是说“宝宝”如何如何或者说“宁宁” 如何如何,孩子自己也说:“宁宁很勇敢”,但再大一些,孩子开始说“我”,这个“我”其实是主体对客观自我的综合评价结果,比如“我开心”“我想要”“我不愿意”“我害怕”,那些评价有些来自孩子自己的认为,有些则是来自他人的评价。

    小孩子不愿意把好吃的东西分给身边的人,大人用大人的道德评判标准说“自私的孩子”“没良心的孩子”,其实那只是孩子的本能,当孩子听到大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孩子知道这不是好话,不爱听,另一方面也会把这个评价纳入自我评价系统,自我意识中就加入了“我是自私的孩子”这个并不客观的评价,有时候仅仅是大人的一句调侃,没有解释能力和防御能力的孩子就这样“无辜”的被负面评价了。


    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们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反叛的表现,于是去制止他们,从而导致了孩子的反抗行为。有时候孩子也在通过情绪宣泄来探索自己的行为边界,比如倒地大哭究竟都能实现怎样的目的?还是能要挟到所有的目的?当孩子发现,倒地大哭尽管能换来妈妈的安慰和拥抱,但并不能让妈妈完全妥协的时候,那么用这招要求一个新的玩具就实现不了。

    我们一方面得许可孩子发泄情绪,另一方面也要让孩子意识到发泄情绪本身并不解决实际的问题,发泄情绪也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你可以哭,但哭并不能让妈妈满足你的无理要求。

    面对孩子的反抗,父母不能一味地去反对和制止,只有正确了解孩子反抗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知道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面对“反抗”孩子,您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所以,在对待反抗期孩子的逆反行为时,首先家长要与孩子保持平等沟通的态度,相互尊重,蹲下来,通过交谈了解对方的真实愿望,谋求共识;其次,当有时候孩子不清楚行为边界在哪里,家长也要帮孩子划定起码边界,不必非用语言告诫,行动示范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打你一耳光,你会不会打回去?你不知道的第一反抗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yp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