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悟与思考2 | 在发声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戈登音乐学习理论讲

感悟与思考2 | 在发声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戈登音乐学习理论讲

作者: 花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0-12-07 18:32 被阅读0次

今天下午的讲座名很吸引我,因为前期阅读中多次看到戈登的名字和他的音乐教育理论介绍,最近的教学思考深受到他的一些观点影响,写的两篇论文有他的理念影子——在发声之前,我们的内在到底发生了什么。

走上台的是一位优雅年轻的女博士,说话轻轻柔柔,每次唱起歌来就会想到另一位女神上音的陈蓉老师,都是洋味儿浓浓,鼻音收尾,这位章老师更柔一些,有些怀念跑出去上课,和一群爱音乐的陌生朋友玩音乐的时光了。

言归正传,这次讲座让我对美国戈登博士的教育理念有了一个整体了解,知道了核心思想,也从章老师的案例介绍和现场互动中了解了这种教育理论 的实操模式。虽然之前有受启发写了关于表现音乐唱、奏之前的“想”,但是那份思考是粗浅的,更多的是自己根据课堂教学得来的经验,原来“听想”远比我所臆想的丰富的多,是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现摘记如下:

1.听想。当声音不再实际存在时,仍能够聆听并领悟音乐。

理解:听想就是在开口唱或者动手演奏之前就在思考无形的声音高低快慢等特点。就像贝多芬后期失聪依然能够作曲,就是听想能力高超的表现。由此想到经常使用的手段---默唱,不发出声音,内心默默演唱,实则就是内心听觉的培养,柯达伊称为内心听觉,戈登命名为听想,都是要求不发声,心中先想这个声音。也联想到学生时代拜师学二胡,老师总说要在手指按弦前就想好接下去这个音的高度,出声后马上与心中的声音进行对比,从而提高耳朵的听辨能力。如出一辙,原理就是有预想,有对比,有调整,从而稳定提高音乐能力。

2.音乐学习的顺序要讲究。从听、唱、听想、读、写,循序渐进提升学生音乐能力。

理解: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必须要讲究科学,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学力特点,有步骤的展开教学,逐步提升。从节奏感知与表现,再到音高的感知与表现,从模仿到独立表现,再到创作,利用已有经验建构新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特点展开教学,不拔高、不低估,让学生能够意识到逐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运用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3.听想教唱步骤。大拍、小拍、大小拍结合、主音穿插演唱、肢体律动、模唱出声结束音,完整开口唱。

理解:过去是一句句带着唱,歌会了,能力不见提高。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如何提升能力,而非如何会一首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音乐才能最关键的就是听的能力,前面五遍统统与唱歌无关,但是每一遍的聆听都有听的不同要求,从粗到细,抓住音乐的节拍、声势律动与音乐的配合,由此走进音乐,接着主音接唱,关注点落到旋律音高,随着教师歌曲乐句的演唱,一边听旋律丰富的变化,一边内心牢牢记住主音音高,在听别人记自己的过程,就是音高稳定性的锻炼,以及再次熟悉歌曲旋律,在不知不觉中。下一遍的内心唱,完全去感知旋律的音高,感知乐句的变化,相同、不同,让注意力只关注旋律的走向。最后齐唱,将自己的声音与大家的声音融合,觉察自己的声音与他人是否有差异。

4.听想教唱的特征,这部分可能因为时间没有展开细说,老师提到的包容性,与其他教学法融合使用,并且提出整体与局部的概念。

理解:最近几年轰轰烈烈的课改,让我对“体验”一词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力。然而一直觉得歌唱教学还是老套套,不知道要开口唱歌,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教学方式。每次开课,同事都说前半节课总是给大家带来新颖感,活动丰富有趣,学生学习投入,但是后半节课就没什么特别的亮点。这次戈登教学法的学习,让我看到了开口唱歌这个环节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试试新的手段,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

讲座的后半场,章老师现场呈现了一个教学片断,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更清晰了戈登博士的听想理念是如何在歌唱教学中体现的,更让我惊喜的是,平时我为了尽量少说废话,统统用手语与学生互动,章老师在台上与大家互动时,也是用她的手语提示大家接下来如何表现、如何配合,在手势方面我又学到了几招,表现呼吸表现个人的判断意见,看来我对课堂师生互动和提高效能方面的考虑是正确的,挺振奋的。

学习,总是让人兴奋,因为可以看到可提升的空间,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悟与思考2 | 在发声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戈登音乐学习理论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yt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