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前读的一本书,把当时写的读后感分享在这里。方便日后查阅。
最近一段时间,我把《陪孩子长大》这本书读完了。因为之前读过李子勋的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文章,感觉很受益。所以,对这个作者还是比较喜欢的。再加上这本书读起来也不难,每部分内容也不算多。
读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比较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能用非常正向、积极的态度看待家长和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总是能从问题中找到转机,让当事人在黑暗中看到光,看到希望。而且,作者还在回复问题的过程中把心理学的内容穿插进去,让家长了解到,这是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从而减少家长的担忧和焦虑。
等我读完这亲子关系的36讲,看最后结语的时候,看到作者提到的亲子教育的三原则。我很感慨,我个人觉得,前面的那些内容,作者也基本是围绕这样的原则来展开论述的。这三个原则如下:
第一个原则,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第二个原则,用成长、发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个原则,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
第一个原则让我想到了,我常听到,自己也常说的“关系大于一切”。有了关系,就有了信任,有了爱,有了这些,自然也就有了影响力。第二个原则,让我很受启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就像文中提到的,犯错也是孩子必须经历的体验。我们也常常说试错体验,孩子很多时候是从错误中成长。成长中规律性的东西,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与其让孩子未来到社会上试错,自己无法应对,父母无法协助,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去试错,这样也能更早的成长。当然,这个也不是说,就一定要去刻意进行挫折教育,或者说,孩子现在试错了,未来到社会上就不会犯错了。第三个原则中提到的一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文中是这样说的:“社会并不像教育家所认为的那样理性和单纯,很多人写教育孩子的书不是真心为每个孩子和父母想,而是宣传一种他喜欢的教育理念、一种观点,为了维护这个观点,他会故意地把事情说得很简单明了。如果家长把教育专家的话太当真,可能会得不偿失,这里也包含我这本书谈到的教育理念,家长最好也不要太当真,最好只当作一种可选的方式,而非教育的全部。”我在这里看到了作者开放的心态,无论是对待其他教育者的理论,还是自己的理论,都是持有开放的态度。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你自己才是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也就是说,任何其他人都没有父母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教育这件事上,没有可以奉为圣经的“教条”,只有需要把握的原则和方向。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对这个家庭有效的东西,对那个家庭真不一定有效。
不管怎么说,教育孩子也是成长自己的一个机会。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这样的机会不多,且陪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