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倒计时运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新品发布会、大型展览、促销活动、影视剧开播等场合。
海报作为倒计时最普遍的载体,常见于各大社交平台、自媒体甚至户外。
走心的倒计时海报,一来起到了提醒的作用;二来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勾起足够的兴趣,达到有效预热;三来不断制造热议,扩大影响,让活动/产品持续曝光。
但并不是简单标个1、2、3完事,要玩转倒计时海报的创意,必须对人性进行细微体察和深度挖掘,在内容或形式上有所创新,才能一击,致命。
现在,草莓君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悬念”进行倒计时创意。
充分制造悬念,勾起受众好奇心
悬念,即在海报中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留给受众充分的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勾起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的答案哪里寻?矛盾如何解开?欲知后事,敬请关注X天之后的活动/发布……就这样一步步吊足受众的胃口,引导他们参与其中。
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轨迹上,受众急切需要燃烧脑细胞和情感的创意!越迷离,越沉醉。
锤子手机的新品发布会倒计时,可谓制造疑问式悬念的典型代表,延续了好几年的创意模式,已然成为受众乃至互联网热议的话题。
设置疑问,激发积极思考
如下面这组“坚果Pro 2S发布会”倒计时海报,整体红底白字统一风格。
每张都设置了疑问:几句话列举现实中的某些现象,再由现象归纳出问题,另起一行放个“?”,表疑问的意思就更加强烈了。
图1:坚果Pro 2S发布会倒计时海报从表面看,那些疑问有的与产品挂钩,但有的却与产品毫不相干,比如“还有2天”(见图2)的文案在讲建筑,看得人七脸懵逼。
也正因如此,反而更激起了受众一探究竟的决心,效果就出来了。
方法:1)不加任何引导性的描述,直接一句话反问;2)分析现象/状况,再由描述的情景引导出相关疑问。
切记要带上“?”这个符号,以表达强烈的疑问效果;有问题,都应该明示或暗示受众“可以去现场寻找答案”。
空间大片留白,调动想象
即在倒计时海报中,故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区域内不添加任何文字或者图片元素。
它让海报变得耐人寻味,看似毫无信息点实则是随你解读,给受众留足了想象空间。
如下图最中间的那张海报,画面全部留白,只在最底部放上倒计时天数。
图2:坚果Pro 2S发布会倒计时海报细看的话,会发现,整张海报的设计其实参照了坚果手机的外形,留白处等于整个屏幕,里面会藏着怎样的惊喜呢?
受众立马开启福尔摩西模式,发散思考、参与讨论,互动预热的目的达成。最后,想知道的,咱发布会见!
方法:只在边上留下“倒计时x天”这样的文字信息,其余全部空白。
注意,这种方式最好用在倒计时最后1天,前面几天把某些卖点或者悬念亮出来,之后的留白就能让他们与前面有所联想。
抹掉某些信息,造成局部残缺
将海报里面的部分信息故意遮盖住或者涂抹掉,使受众无法直接获取到完整的内容。
为了顺利看下去,并弄清到底说了些什么,猜测连带查找一起出动,大大激发了受众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如“Smartisan OS发布会”的倒计时海报,形象地用摔碎的番茄以及溅出来的汁盖住了中间几个字。
细看会发现,它不影响关键信息的获取,但基于人们的习惯,总会按耐不住去猜测和琢磨透才了事。
图3:Smartisan OS发布会倒计时海报下面图4的倒计时海报,则直接引用了书籍摘录,接着涂抹掉其中的某个句子,从而勾起受众的记忆,并亲自动手去查询。
图4:坚果手机特别版发布会海报由此可知,制造信息残缺最大的作用在于撬动受众互动参与的意愿,同时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1)当文案原创时,遮掉中间几个无关紧要的字眼。2)当引用的是名人警句、书本摘要、诗词歌赋等大众化内容时,遮住一段文案中的整句话。
注意,要把握好度,不该遮挡的地方不要随便遮住,否则会起到反效果。
透露提示信息,引导猜测
即把品牌、产品、活动等相关的点嵌入海报里面,作为提示性的内容描述给受众,进而引导他们去猜测。
可口可乐5月份发布新的品牌形象代言人时,就采用了提示性的倒计方式:
图5:可口可乐品牌形象代言人倒计时海报
图5:可口可乐品牌形象代言人倒计时海报倒计时3天,提示信息:白羊、新朋友(微博文案还提示了四月出生、爱吃火锅);
倒计时2天,提示信息:演员(微博文案还提示了“眼技派、春晚唱过歌、直播崩过服务器);
倒计时1天,提示信息:生肖加到名字里。
其实就可口可乐这样的关键点提示,大部分粉丝在倒数第3天就已经猜到是谁了,设置过于明显。
不过,因为有流量明星的加持,依然吸引了大量留言互动,宣传效果扛扛的。
方法:根据倒计时的周期长短,设置好每张海报提示信息量和度,比如刚开始时先给一点点提示,逐天深入,到最后一天再透露关键信息,吊足受众胃口。
注意,尽可能地找受众群体感兴趣、关注的点去作提示;如果能够利用名人、明星效应,效果将大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