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写小说,于是从各种角度寻找自己的突破方向,什么题材适合我,悬疑,言情,校园还是历史童话。因为无知所以无畏,什么都想写个片段。
初中有一段时间迷上了诗歌和科幻小说。周记本子上都是条条行行的诗歌。也许是因为班上一股风的都喜欢上写诗,语文老师大体是怀疑我们因为诗少字而懒惰逃避吧!可是吧,这种偏见也因为我们的溺爱而不置可否了。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段喜爱写诗的时光吧!那种一行一句,或者顿一顿一字一句的心情。那种想要写下来,却偏偏要迷蒙的心情。纪念我们的青葱岁月最好的方式该是它吧!
初中时期,还有个同桌喜欢知音。我也被拖着看了好多本。其实现在看知音的内容,真是对初中生太不合适。出轨,情妇,明星情感,对于连恋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十多岁小孩,那些仿佛太复杂攻心了。
高中时期,同学们读书的品味越来越丰富,有喜爱言情小说的,每天躲在寝室被窝里看大部头的言情小说,一年能把一大箱子的小说看完。看过一箱子又一箱子的言情小说的女孩子有什么特色呢?总觉得她的眉毛弯弯的,面色总是微笑柔和,叫人心动不已,可是啊,可是我当时不是很喜欢看言情小说的毛小孩,愤青。对着《文革回忆录》,义愤填膺。对着《紫色》心痛不已,对着《百年孤独》魔幻沉迷。
而现在,看了东野圭吾,看了村上春树,总感觉和小说有差别。村上春树的职业小说家做派让我觉得能力不足。他在美术和音乐上的造诣让他在艺术家谈话之间的语言把控不经意又帅气引人,而我只能欣赏。东野圭吾,探讨人性的冲突。但是堕胎,情欲和报复仿佛不是我关心的,我甚至赞成那些为了生命质量而堕胎,或者现世中的生存哲学。突然想尝试别的作家看看。
前几天看到了《一封来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的电影老早就看过了。虽说总感觉不该有徐静蕾来演,总觉得她不够膏腴,但是那种小桔灯似的孤独警醒又痴情纯粹的女孩,女人让人心疼不已,徐静蕾倔强的嘴唇让我接受了她。于是想看看茨威格。
其实我只是假装喜爱茨威格。他的对人心理的描写太过于细腻,甚至有些是向弗洛伊德致敬。但是,老早我就和弗洛伊德划清界限了,作为一个坚守心理健康,信仰积极心理学的人,不惮于沉溺于性欲的解释和童年的解释。但是我还是想看看,茨威格如何描写这个女人,介于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在白玫瑰和红玫瑰之间犹豫享受的人,一个脱离了普通身份的浪荡作家,可能那些就是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吧,但是呢,他描写的不是男人的视角,而是对方,女人的视角,这就神奇了!
因着这些神奇,我就要假装喜欢茨威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