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鲁迅看中国(二)

作者: 温月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1:56 被阅读8次

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还有谁会记得少年的模样?

迅哥儿,闰土,猹。这是鲁迅最知名的文学形象。

《少年闰土》是小学课本上的课文。那个时候读到开头,眼前勾勒出一幅幽远祥和而又暗藏杀机的海滩瓜地刺猹图。猹应当是一种类似花栗鼠的小型啮齿类动物,这个词是鲁迅自己造的。闰土是一位带着小毡帽,套着银项圈,结实活泼的少年,他的父亲是替人打短工的人,因为忙不过来,正月里的忙月让儿子替了他。于是“我”和闰土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

“我”是个少爷,闰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乡村少年,本有地位差距,但是少年人全不在意。对于“我”来说,闰土等于一扇奇异生活的大门,他向往他口中的生活。

迷人而杀机四伏的瓜地,奇妙的捕鸟方法,好像长了脚的鱼儿……在“我”的眼中,闰土是一位勤劳而奇异的少年,似乎什么事情也做的到。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闰土不得不离开,两人都难舍难分。

再见已是二十年后,当“我”要搬离故土,听到母亲说起闰土,虽然多年没见,但立刻想到那个戴着毡帽,套着银项圈,生机勃勃的乡村少年来,对这跨越二十年的会面有了几分期待。

然而,“我”可能会后悔这次会面。当年的少年闰土已经是一位历经沧桑,满面悲苦的中年人。苛捐杂税,辛勤劳动,多子,早已经令他的脸上身上有了岁月的痕迹,那声“老爷”,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不可能像过去一样轻松地交往了。

岁月,或者说社会多么无情啊!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把眼前这个悲惨就写在脸上的中年男子和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联系在一起呢?

历史上的农民章闰水,因为得病而无钱医,痛苦地死去了。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鲁迅不帮一帮这位儿时好友?鲁迅并不知道他生病的事情,他也没有打算拿旧日的情分去找鲁迅要帮助的打算。他是不幸的,一生勤劳也不能安享晚年,另一方面,他又是幸运的。他永远地留在了故事里。

虽然很残忍,可是他不如意的中年几乎是可以想见的。小小少年机灵活泼,好似什么都做得。而实际上,这位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什么技术的人,长大后自然也不能干什么体面的工作。当时的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大多都不容易。他辛辛苦苦地种着几亩薄田,养活着一家人。生活的苦难早已经夺去了他的机灵活泼,麻木,这就是当鲁迅再次见到他之后最大的印象。是啊,种种磨难之下,他已经是个行尸走肉,麻木不仁了。我想,这次会面后,鲁迅先生一定想了非常多。他有许多活泼的小伙伴,而如今,他们怎么样了呢?

这次会面后不久,他就因为过度劳累生了重病,很快因为得不到医治去世了。对于他来说,这算是种解脱。而天下,还有千千万万个如闰土一样的少年。

鲁迅是严肃的,是忧国忧民的,更是孤独的。就像他自己所说,在一间着了火的房子里,许多人熟睡着,浑然不觉灭顶之灾,而他偏偏要大声疾呼,叫醒几个人。让他们亲眼看着自己的处境。这样非常残忍,但他必须去做。

许广平曾说他对喜欢的恨不得掏心掏肺,对不喜欢的人恨不得天早点收了。他喜欢朝气蓬勃,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讨厌因循守旧,食古不化的封建遗老。然而,在民国那样一个复杂的时代,谁又能说年轻人不会变成封建遗老或者被岁月催折成一块行尸走肉呢?所以,他必将忧虑着,孤独着,而这忧虑这孤独,也必将永远陪伴着他。

相关文章

  • 跟着鲁迅看中国(二)

    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还有谁会记得少年的模样? 迅哥儿,闰土,猹。这是鲁迅最知名的文学形象。 《少年闰土》是小学课本...

  • 跟着萧红看鲁迅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离不...

  • 跟着鲁迅看中国(一)

    小时候以为鲁迅写的是小说,长大后发现他只不过在做记录。 《祝福》中的祥林嫂我第一次不是在课本上见到,而是在电视机上...

  • 跟着鲁迅看中国(三)

    男人有多小气?绝对是你不可能想到的程度。 鲁迅其人,有多爱新世界的人就有多恨旧世界的人。所以,他的笔下也曾出现过许...

  • 跟着鲁迅看中国(四)

    鲁迅不是一个容易亲近的人。不论是他的志向还是性格都注定他不会成为一个令很多人喜欢的人。 然而,在《故事新编》,这一...

  • 鲁迅――永远的大师

    毛主席曾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是...

  • 鲁迅《风筝》|精神的伤口,不是你想治愈,就能治愈得了的

    2018年12月18日,星期二,晴(6-17℃) 今天跟着郜元宝教授学习鲁迅的《风筝》,心竟变得和鲁迅一样沉重。它...

  • 谭文革:新时代,我们仍需鲁迅精神

    文/谭文革 毛主席对鲁迅先生一直充满敬意,称颂鲁迅先生在中国的价值时曾说:“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第一等圣人。如果孔夫子...

  • 幽幽崇山 浓浓人情

    平常我们接触的鲁迅,多是峻酷,冷眼执笔批判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国民性,但在《社戏》中,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鲁迅,看...

  • 鲁迅与《呐喊》

    鲁迅先生的《呐喊》在中学的时候就已读过。当时一是几乎无其他的书可读,只好读鲁迅的著作;二是赶时髦,别人读自己也跟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着鲁迅看中国(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b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