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好几本鱼玄机的传记,读来读去都差不多。尽管她名传千古,但因为不是官宦显要,又是女性,正史官文也没有留下片言只字,其生平只存留于《三水小犊》、《北梦琐言》、《唐才子传》一类的断章短句中。
女性用自己的经历和才智创造历史,但在由男性撰写的史书上,她们的存在史,她们的挣扎与奋斗,快乐与痛苦都被压抑在黑暗中。
流传下来的,那些骨气端翔、兴象玲珑的诗篇让鱼玄机从一个出生于西安鄠杜的乡间美女,变成中国唐代文学史上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也用一种不容分说的方式,剥夺走了她的名誉、幸福甚至生存的可能性。
关于她的早慧,皇甫枚在《三水小犊》里这样写:“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
她五岁的时候可以诵诗百首,七岁就能吟诗作赋。五岁时,她爹死于一场天灾,无奈之下她妈带着她到京城求生。
后辗转经老师介绍,十三岁的鱼玄机认识了当时已名满京师的温庭筠。
温庭筠在当时文化界和李商隐齐名。他的诗清婉精丽,当时的人非常推崇。《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妇孺皆知。后来欧阳修非常喜欢这一联,曾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是不如温诗的意境。
前些年大火的《甄嬛传》片尾曲《菩萨蛮》也是他写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实际上却是命运舛错,终身潦倒,传说和一件逸事有关。温庭筠在鄠县遇到微服出行的宣宗皇帝,因为不认识龙颜,傲然诘问。据五代时人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记载:温庭筠当时问道:“公非司马、长史之流?”唐宣宗回答说:“非也。”温庭筠又问道:“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唐宣宗说:“非也。”宣宗堂堂皇帝之尊,竟然被对方看成是司马、长史、参军、主簿、县尉之类的芝麻小官,当然很不高兴。温庭筠时运不济,皇帝也没有容人的雅量,所以他仕途始终坎坷。
我们的大才子,特立独行又惊世骇俗,常触忌讳,因此得罪不少权贵。温庭筠终身未中第,并不是他才学不高,是因为被当权者嫉恨。他素有“救数人”的称号,就是在考场帮助邻座的考生。因名声在外,有一次春闱主考官沈询让他到帘前答题,温庭筠因此大闹,扰乱了科场。据说这次虽有沈询严防,但温还是暗中帮了八个人的忙。
考场救人,当然不应该,但从这里可以看出温庭筠无敌的才华。
咸通七年,温庭筠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昔日屡试不第的诗人摇身一变成了主考官,而他当考官之后带给人们的震动,一点也不亚于昔日的“救数人”。录取结束之后,温庭筠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他将录取士子的作品公开张贴,“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
天真的诗人想借此一扫考场权贵请托、舞弊公行的积弊。
他这样做,不仅惹恼了既得利益者,也因为被展示文章中不少指斥时政的作品,令权臣咬牙切齿。宰相杨收恼羞成怒,将温庭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招忌被贬,年事已高的诗人在这年冬天抑郁而死。
因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时人送他诗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我小时候读到他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真的以为他是俊朗不凡的白衣少年。其实他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但是这完全不影响鱼玄机在13岁的时候,喜欢上才子,将45岁的温庭筠当作她初恋的心上人。她在秋凉叶落的中秋节给他寄诗:“枕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45岁的才子大叔平日里虽然纵酒放浪,不受拘束。但是在天赋异禀的鱼玄机面前,他只是慈父和严师更是君子的身份,进退有度不逾礼,终身只愿和她以师生关系来往,实是大爱。
人生真的太难了。只有很少的,感情上完全成熟的人才会意识到,在各自揾食不易的年代,一个人能拿出一盘像模像样的善意来对待你,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才子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后来温庭筠把鱼玄机介绍给李亿,一个对鱼玄机极度仰慕殷勤备至看上去前途无量的新科状元。鱼玄机后来的遭遇让温庭筠对自己的决定后悔不已,但这是后话了。
李亿的生平绝大部分事迹不可考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连籍贯也有争议,只能进一步证明他在历史上的无足轻重。他得以留名青史、被人注意,最主要原因是他曾经娶了女诗人鱼玄机为妾。不然的话,他的人生履历中也只能留下大中十二年戊寅科状元这一笔。
以鱼玄机的为人,自然不甘心做人妾。偏偏爱情更像是……人生的一场灾难。你分不清肇事者和受害者,大家都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碰到了一把火,把各自人生烧得粉粉碎。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天真的少女认为身份、地位也就无足轻重了,甚至来不及听到昙花很轻很轻的开放声。
李亿爱极了她,娶她如获至宝。两情相悦虽然甜美,幸福却总是如履薄冰。到了第二年春天,李亿正妻裴氏得知丈夫在京师偷娶外室一事,大吵大闹,写信逼迫丈夫立即休掉外室,辞官回鄂州老家。裴氏出身世家望族,她老爸在京城也有不小势力。李亿畏惧对方家世,跟大好的前途相比,信誓旦旦的感情根本不堪一击。他写下休书,黯然与鱼玄机分手,并离开京师回了鄂州。这段言笑晏晏的好日子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年。
命运仓皇,出身动荡时代里的伶仃孤女,在史书的描绘里,你可以看到她隐忍、凌厉、孤注一掷的脸。我们难以想象,是要等到哭也哭不出来的绝望时刻,她才会意识到,原来人就是要绕好大一个圈子,是要重重地摔倒过,才能跟自己讲和。
我只是感慨,人世间很多的相遇多余了,真的太多余了。
据《文献通考》记载,终唐一朝,一共产生了二百五十二个状元。作为其中之一,李亿生平事迹不见记载,也无任何诗文传世,可见此人性情软弱,实在不足以成事。而被他抛弃的女子鱼玄机却留下了一卷诗集,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引来后世无限遐思。
李亿离开以后,绝望的鱼玄机来到咸宜观出家做了女道士。根据《唐两京城坊考》,咸宜观位于亲仁坊西南隅,因紧靠东市,是个繁华热闹的地方。鱼玄机出家,自然并非真心“志慕清虚”,有心修道,大概是兴之所至,幡然醒悟,有与过去决裂之意。
唐朝自立国之初,唐高祖便攀附道教始祖老子做祖先。因此道教在唐朝有很高地位,享有很大特权,甚至独立于法外。道教以舒服自在、追求享受为目标,不像佛教提倡禁欲。因此士大夫入道游仙者络绎不绝,而道观多成为交际和游览场所。加上唐代的时代特色便是任情旷达,不受约束,女性地位比较高,不拘礼法的女子大有人在。京师中的名媛都喜欢广泛的社会交往,吟咏遣怀,与人酬唱。
鱼玄机风采绝艳,一加入其中,便成为佼佼者,“风月赏玩之佳句广播于士林”。一代绝色,才敏过人,奔走慕悦其人的男子自然不在少数。她很多诗如实记载了她的交游生活:“字字朝看轻碧玉,篇篇夜诵在衾裯。欲将香匣收藏却,且惜时吟在手头。”诗意大胆敞怀,毫不掩饰自己多思而深沉的感性,以及渴望生命欢愉的追求。以至被当时人认为“自是纵怀”,“乱礼法,败风俗”。鱼玄机却毫不在乎,我行我素。
沉醉于名利场的交际花,再也不愿做出淤泥不染的傻白甜。她借用温柔的决心,和不偏不倚的意志力,用她恪守的——虚弱但到底无可指摘的规矩,来厘清主导自己人生方向的决心。
可是命运总是扑朔迷离。咸通九年,鱼玄机因失手“戕婢”事件被捕入狱。她入狱后,有许多朝士为她开脱说情。然而到了这年秋天,鱼玄机还是以杀人罪名被杀。
在监狱中,鱼玄机曾写下传诵千古的《赠邻女》,有两句被今天的人引用得滥熟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鱼玄机“戕婢”一案,有很多可疑之处。除了案情经过离奇,完全不合常理。单就量刑来说,便令人匪夷所思。唐朝等级制度森严,人分三六九等,有鸿沟般的等级划分。《唐律》中规定,“婢乃贱流,奴婢并同畜产”。奴婢的命运非常悲惨,在她主人眼中,跟一匹马、一头羊,没什么区别。鱼玄机误杀可怜的奴婢绿翘,一般情况下,只需被官府杖打一百就可以了事,最严重的情况,也不过是被流放到边远地区一年。而鱼玄机却独独以“戕婢”被杀,成为一桩千古悬案。
史书上说鱼玄机个性率直,只有她喜欢并愿意交往的人,才能够成为她的入幕之宾。对于那些她看不上的人,地位再高,她也不屑一顾,因此得罪了不少权势极大的显贵,其中包括决定她此案生死判决的京兆尹温璋。她的被杀,大概正因为如此。今人已经考证,鱼玄机所谓的“戕婢”一事,也是被人刻意陷害,有人杀了绿翘后嫁祸于鱼玄机。她在狱中写下“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之句,似为自己辩冤。
恰似浮生已尽歇,传奇女诗人鱼玄机最终以悲剧命运结束了短暂的一生。“白刃血蝤蛴之领,赤棒肉凝脂之肤,人生惨辱,至此已极”,清初黄周星也为鱼玄机的被杀深为叹息。但斯人已逝,她的故事以及留下的五十首“缘情绮靡,使事偏能艳动”的诗篇流传了下来。身后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个天赋很好的女孩子,天赋很好的人会误以为命运暗暗向她许诺了不一样的东西。
这个在常人眼里美艳的,才艺卓绝的女诗人,她把自己的生命嵌入时代的滚滚红尘里去,成就一个没办法被历史忽略的闪闪发亮的角色。然而她真实的人生,有大量的苦楚需要她自己慢慢吞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如果还有哀伤,让风吹散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