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友会学习笔记
摘录笔记——初唐五律第一篇

摘录笔记——初唐五律第一篇

作者: 月木一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5:47 被阅读4次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作者: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诗人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道理“看惯的风景不是风景,人往往更容易在陌生与熟悉的对比当中发现美。

“宦游人”就是因做官跑到外地的人。古人的活动范围小,往往因为经商、赶考、做官才有机会到其他地方感受不一样的风景。这首诗的作者杜审言就是一位到外地做官的人。作者的老家在湖北襄阳,出生地在河南巩义,因此可以说他是河南人。一个河南人跑到晋陵(今江苏常州),也就是从黄河流域跑到长江流域。原来在老家的时候,日子一天天过下去,四季的变化当然会感受到,但因为太熟悉,也就没那么敏感。但从河南到了江苏,从熟悉的地方,到了陌生的地方,什么都不一样了,心灵一下子就敏感起来。就越发容易感受到新季节的降临,新风景的出现,这就是“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非常明显的一个意思。可是,在这个明显的意思背后,还有一个隐藏的意思——思乡。咱们中国是农耕民族,安土重迁,不愿意往外跑,所以“宦游人”也都是数着日子过的,也都盼望着回家,一到换季的时候,他们的心就会被重重地打一下(心里惊一下)。

云霞从海上升起来,这是曙光降临了呀,曙光降临,才能看到云蒸霞蔚;那梅花开了,那柳叶绿了,这是春天已经降临了呀,春天降临,才会有桃红柳绿。作者从云蒸霞蔚的远景,写到梅柳渡江的近景。跟天没亮的时候比,是美的;跟萧瑟的冬天相比,是美的;跟作者的故乡比,也是美的(河南看不到云霞出海曙这样壮观景象,而且,河南在中原,春天降临的也晚,早春二月的时候,中原还是万物萧条,可是江南春早,渡过江来,就已经是梅花开,柳叶舒了)。

接着,作者从画面写到了声音。“淑气”就是洋河之气,又是所谓的紫气东来,春天的气息来了,黄鹂被春天的气息鼓舞,叫得更欢了,春天就是这么全方面的一种舒畅,不仅要有花香,还要有鸟语。接着,作者的视线,又从远处转到了近处,太阳升起来了,水面上的浮萍都是光影流转,江南的春天就是这样,声和色,光与影,无一不美。

既然江南的春景如此美丽,作者该满心欢畅了吧,恰恰相反,诗人写到这,忽然就沉默了,忧愁了,甚至黯然伤神了。

作者的朋友陆先生,写了首诗《早春游望》向作者吟唱了一遍。可能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吧,这首诗,一下子就触动了作者的思想之情,他看着看着春光,忽然,就流下眼泪,想回家了。或许,不见得是陆先生的诗多么的有感染力,主要还是作者的思乡之情太深。就如同蓄满春水的池塘,随便捅一捅,水就哗啦啦地流出来。所以,与其说作者听到陆先生的诗想家,不如说诗人一开始看到江南春景就已经想家了。哎呀,你看,江南的桃都红了,柳都绿了,我们老家的大河都没解冻呢。正如,今天的我们看到北上广的高楼大厦,哎呀,这边发展的可真快呀,我老家还没跟上呢!就在这么一看一比的过程中,家乡自然而然就回到诗人的心里,回到我们的心里。

那,为什么江南这么美,仍是留不住诗人呢?因为有句话讲“江山信美,终非吾土”。诗人也罢,我们自己也罢,选择远行,因为江山确实美啊,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美丽的前程。但是,就像到了春节我们仍然会回乡一样;就像杜审言看到江南春景会思乡一样,“江山信美,终非吾土”,故乡可能没有他乡那么美丽、美好,可,那毕竟是我们的家,我们最初的来路,谁又能忘了他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笔记——初唐五律第一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ev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