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一点思考

关于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一点思考

作者: 李式微笑 | 来源:发表于2023-04-11 20:36 被阅读0次

最近几场考试,语文试卷上都出现了材料作文,学生对这种作文试题比较陌生,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也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

第一,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到底在哪里?

首先,我们应树立整体观念。如果是故事性材料,那么理解故事主体的代表性和故事结局的寓意很关键。如果是观点性材料,找出观点的关键要素很重要,假如是多则材料,则需要从共同要素中提炼出核心观点。

其次,抓住关键信息(如反复强调处,对比突出处,省略留白处,结局指向处、话题延伸处等)确定立意。只有抓到关键信息,作文立意才能“根正苗红”,站得稳脚跟,说服得了读者。

第二,在确立立意的基础上,如何做到不偏题。

在确立写作中心之后,便是选材。很多同学选材不当,以致偏题。例如,机械套用名家故事或经典格言,如“孟母三迁”,李白、苏轼的诗词或轶闻趣事等内容,在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如此选材,貌似典型而又丰富,实则可能偏离主题。我认为选材。除了典型之外,要讲究一个“活”字。

一是“活”挖故事立意。

如“孟母三迁”,除了常规的从“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伟大母亲”的角度去分析,还可以扣住一个“迁”字或“三”字,从果断行动、跟踪调研等新的角度去分析,这便是用“旧柴”烧“新饭”。或许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二是“活”建故事联结。

李白、苏轼的文章或趣事固然很有代表性,但也正因此为大家所熟知,那么能否有所突破呢?我们不妨大胆的牵线搭桥,让故事之间建立起联结点。

常见的联结点有横向关联,纵向关联,正反对比。

横向上,李白、苏轼都是文学大师,这是成长与成才的两个故事。纵向上,一个是诗圣,一个是词宗,这是在时代浪潮中搏击的两个故事。

正反对比上,有性格与命运的对比,一个放浪形骸,桀骜不驯,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最后被赐金放还,仗剑走天涯。一个赤诚热血,好以笔抒怀,招致几番贬谪,真正是“一蓑烟雨任平生”,江海寄余生。

此外,还可以进行作品风格的对比,一个深受道家影响,成就浪漫主义诗风,惊天动地挥洒诗情。一个颇受佛家启发,奠定雄浑豪放词格,吟山唱水铸造词章。

如此,不仅紧扣了文章立意,还提升了作文格调。

第三,材料作文在谋篇布局上,如何突出中心,充实内容。

作文的谋篇布局讲究一个“巧”字,与此相对的是“拙”字,如通篇一个故事讲到底,最后硬生生总结出一个道理,可能这个道理还不能完全符合主题。这样的作文,材料单一,说服力不强,这便是费力不讨好的表现。再如,材料与观点完全割裂,史实故事、名言警句“一锅炖”,这就是结构上杂糅混乱的表现。

那么如何精巧布局呢?

一是巧立中心,统摄材料。一则材料指向一个观点,有的放矢,方能击中要害。

二是巧设并列,叠加材料。有秩序地输出材料的同时,观点便呼之欲出了。

三是巧借对比,突出材料。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同时并举,观点也昭然若揭了。

四是巧揭中心,勾连材料。结尾顺势亮出观点,前文材料又显山露水,棱角分明了。

最后,关于材料作文中抛开材料另起炉灶的现象。

排除那些不看题目,随意写作的现象。学生在材料作文中之所以另起炉灶,是因为没有理解材料所起的作用,因而抛之,弃之,只选择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进行写作,于是出现离题作文。

这就好比,设计师给定材料让工人建房子,工人们弃用现场材料,跑到商场采购他们常用的材料来建房。这样建出的房子无论多么雄伟壮观,设计师估计也会认为房子不达标,毕竟材料用错了呀!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能一切从材料出发,以材料中的故事或观点为起点或触发点,从中确立文章立意,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

那些丢开材料,另起炉灶的同学和那些煞费苦心购买常用材料,辛苦建房子的工人不是一样很冤屈吗?所以,为了不再发生写完作文才发现离题万里的作文事故,请同学们不要再另起炉灶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一点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fn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