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过去已经有段时间,回顾下来,无论所处的外部环境、行业环境,还是个人实践和心态都有非常多的变化。未来不确定性和挑战增多,早些年创业热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明日黄花,社会的风气,越来越追求求真务实。本篇从工作、输出、读书、健康、出游各方便系统回顾2021那些更贴合客观实际的变化。
做有价值的产品
去年元旦写年度总结文章时,还怀着忐忑的心情为后续的转正和工作内容忧虑。整年也确实换了几个方向,从个性化推荐换到教育知识图谱再换到智能决策。从价值上来讲,则是越来越落地,如今写这篇文章,相比去年心态已经大不一样。
无论在哪里做产品,都要讲价值,而价值并非只有商业价值,还要和组织目标匹配,在产学研一条龙的部门,基础研究->基础应用->商业化每个链路的转化都可以发挥产品的价值,而且越靠前越偏向于命题本身的社会价值,越靠后越看商业价值。并且随着商业社会逐步成熟,大企业会承担越来越多社会价值。
过去一年的时间,总结起来就是通过踩坑形成对以上价值链的理解。之前做了几年个性化推荐产品,证明商业价值有限,面向互联网电商和内容,也难谈社会价值。而做知识图谱,则是技术本身称之为标准产品命题通常都难以成立,自然也就难以落地商业和社会价值。个人的认知,随着踩坑增加,判断力随之增加,这才瞅准时机,跳出了价值深坑,机缘巧合在决策智能方向找到可落地的价值。
不难发现,在走向正确方向之前,任何的彷徨忧虑甚至逃离的想法都没有实际意义,都不如通过获取信息,站在更高的视角,跳出错误的方向,走向正轨。
在走上正轨后,也开始逐步反思过去经历踩坑的原因,之前的大数据、AI加上如今在云平台的经历,能从不同视角看B端业务,并将过往在产品化、商业化、交付体系化经历重新应用和形成更成为方法论的打法。逐步体会到平台的价值,无论是大平台或小平台,积累的本事是自己的。
尤其补充了以往在小平台无法积累的架构、规划、PPT能力,更强力的表达和沟通。一年前今天,还在愁转正汇报的PPT如何制作,如今已经不用因PPT烦恼了。在狭义做产品之外,规划和价值传递,是将产品做成,解决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更现实的能力。
输入输出价值流转
2021年输出原创内容41篇,相较于往年每周一篇,调整为每周或双周一篇。起初坚持5年每周一篇,是希望通过输出倒逼自己成长,而随着工作时限和认知的提升,会发现低垂的果实总会被摘完,而继续提升段位的瓶颈不在于每周一篇文章。
对商业认知的提升、未来发展需要显然需要更有价值的输入,而非像为了交差的工作周报一样,即便没有营养也要发出来,既然没有那么多有价值输出,那就两周憋一篇。深度思考始终比流水账内容要有价值。
2021年见证了在线教育泡沫的破灭,上半年还有大量的产品经理或运营相关的广告约档期,下半年相关推广文章则随着在线教育泡沫消失殆尽,回头看来,靠唤起从业者焦虑做教育的路子太急功近利,在行业饱和的情况下,市场急剧缩小是必然的。
2022年将更加注重有系统的输出,同时增加高价值输入渠道的拓展和实践。输出是否能直接商业化变现,倒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读书脱虚向实
2021年看的所有书都实体化,实体书相较于电子书具有时效性强和可获得性高特点。新书一定会有实体书,但不一定有电子书。这几年正版化导致获取盗版电子书门槛大幅上升,并且随着亚马逊kindle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电子书的获取难度还会上升。多抓鱼这样的平台可以很好解决二手书的出路,买入打折书,再打折卖出,持有成本只是差价。回收不了的书,还可以社交过程中顺便送给合适的人,放大书的价值。
当然也随着工作方向的变化,关注方向也跟着变化。以往囤的很多书,不仅占据家中有限空间,还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2021年集中断舍离了一波,算下来,近三年已经卖出了185本书,是要远大于阅读量的。
过去半年多,kindle逐步变得可有可无,并非kindle本身有什么变化,之前用kindle也主要以稍后阅读文章的工具来定位。近半年由于微信自身的改版,之前悬窗设计不仅可存放页面有限,还会徒增心理压力。如今抽屉式的设计和无限添加的能力,大大增加了稍后阅读工具的可用性,再次证明产品设计本身的价值,以软件打败了硬件。
2021读了26本书,每年阅读书籍多少与工作需求和心境有很大关系。现在出于工作原因,更加关注前沿方向和世界的本质,《万物皆数》加深了对唯物主义的认知;碳中和、能源革命相关书籍阅读,能从更大视角看如今的世界和手头的事情,以及可以做的一些决策与动作。
22年希望将一些之前囤着难啃但有价值的书集中去去库存,让大脑更充盈,同时读书中,更加关注本质、关注社会需求、关注未来。
健康指标化
2021年全年跑步90次,总共跑了360公里,距离预期的600公里也只能算是刚刚达到及格线。分析过程不难发现,有相当原因是2021年出差和回家乡次数相比2020年有所增多,而在出差和回家的两个场景都没有跑步。但跑步又是比较低成本达到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
接下来计划从周末多跑步,回家乡后利用家中跑步机跑步,出差中抽出必要时间去健身房跑步这三大场景,保证2022年跑步总里程达到500-600公里。
除了跑步外,回家乡和出差培养的新的养生习惯是泡茶,泡各种各样的茶,菊花茶、龙井、藏红花、蒲公英、苦荞、玉兰花、艾草、决明子、枸杞子、薏米茶、罗汉果茶,泡茶显然是比喝白水更能促进喝水的途径。好的设备也能降低泡茶的成本,养生壶、热水壶、茶壶,都可以显著降低获取茶的成本,最开始买给父母的养生壶,用着也颇为顺手,这才理解出差见到的某老总天天抱着养生壶的快意。
这几年除了买健康的设备外,健康监测的主要设备是智能手环,记步、记睡眠两个功能也基本能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反向促进更多锻炼,更多有规划的行动。当然为了延伸设备的价值,给父母也配备了智能手环。2022年,预期通过智能手环实现记录步数200w步。
出游精细化
过去2021年疫情依然肆虐,但仍没有阻止出游的步伐。2021年在吉林雾凇岛体验到了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感受到小时候才有的久违的冻的疼的感觉;在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西藏地区,感受到缺氧和看到珠穆朗玛峰日照金山的奇观;在开封探寻历史遗迹,发现历次洪水真迹都在地下;在贵州黄果树瀑布,看到美如画的儿时课本内容,瀑布声悦耳动听。
当然因为疫情,去很多景区也会考量疫情因素,去年河北疫情春节无法回家而去地广人稀的西藏;贵州更是属于小众景区,一路自驾未曾遇到堵车;安阳属于景色耐看,但名气相对小众。自驾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出游选择。各地旅游相关行业均受疫情沉重打击,当然好的地方是,逐步看到新冠对人健康影响越来越小,希望今年能尽早全面放开管控。
除了因私出游外,有相当的出行都是工作需要,过去一年到各城市,见到了一些很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老朋友,会发现10年也是很快的时间维度,即便十年未见,仍不陌生。再次印证「倾盖如故,白头如新」确实处处存在。
到年底最后一次出游携父母一起,起初父母是拒绝的,但到了目的地,美景、美食、住宿、好的游玩节奏对他们来讲都是满意的,人的需求都是相似的,只是过去由于工作太忙的原因,他们的需求是被抑制,好在现在还能走得动,不算太晚。
截止2021年,全国省份不含港澳台已经走过了一遍,五岳也在去年去过华山后也完成了遍历。后面还没有体系化的目标,只是将想去的一个个景点和地方列了一个清单,后续将更加精细化,甚至好的地方要多去几次。
相比几年前,如今个人出游心态和需求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爬高山更倾向于缆车,住宿更倾向于舒适而非刚进社会那会对青旅向往。对各地菜系、环境也更适应,不会存在到哪里吃不好,睡不好失眠的问题。相比没有对各省份遍历前,如今心态更加自信,因为去过见过,可以做到更「唯物主义」,那自然思考及判断更加包容和落地。
2021年书单:
5星:
《万物皆数》
《流行病的故事》
《知识图谱》赵军版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
《走近虚拟电厂》
4星:
《零碳社会》
《碳中和经济学》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决策智能》
《天气预报》
《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
《如何离开地球表面》
《画说电力系统常识》
《AI重新定义企业》
《真实世界经济学》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自卑与超越》
《行为心理学》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
《于谦小酒馆》
《于谦杂货铺》
《于谦动物园》
《厚黑学全集》
《人间失格》
3星:
《国内大循环》
《变量: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2021版
2020年足迹:
北京市区:
京西爨底下村
月坛公园
天园公园
白云观
鲁迅博物馆
北宫国家森林公园
地质博物馆
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展
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展
舞剧《长城》
交响音乐会《权利的游戏》
话剧《说走就走的旅行》
卡丁车&保龄球
尚隐温泉
徒步豹子岭
全国各地:
吉林:吉林-长春(雾凇岛、冰雪新天地、伪满皇宫)
西藏:拉萨-日喀则(布达拉宫、珠峰大本营等)
华阴(华山、潼关古城、风陵渡、西岳庙)
贵州:贵阳-黔南-黔东南(黄果树瀑布、小七孔、千户苗寨等)
天津(盘山)
成都(四川博物馆)
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等)
广州(广州塔)
开封-安阳(清明上河园、殷墟、太行大峡谷、文字博物馆等)
另有上海、太原、嘉兴、西安、济南、德州、日照、枣庄、嘉兴、重庆、深圳、杭州
关于作者:
小乐帝,一线AI产品经理、简书科技优秀作者、产品经理读书会创始人。
「产品经理读书会」
专注于爱读书爱思考的产品人提供读书推荐、产品思考、以书会友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