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提到一个写作方法,就是模仿。通过对前人的模仿和借鉴,学会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看人家是怎么用词,看人家是怎么衔接句子,看人家是怎么谋篇布局,进而使文章成为一个浑圆的整体。至此我们便能感觉到作文之妙,感到自己是在做着一件创作的事情。可是这有一个问题,模仿谁的好呢?各家会有各家的说法。要我说,就是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家的文字。自己喜欢的作家又要怎么去判断呢?应当怀着真切的态度,从自己过往的有限的阅读中,挑选自己现在认为好的文字。不一定是那些别人举为经典的,而自己觉得不甚了了的。就选那那些以自己现阶段的水平,觉得好的文章,尊重自己的感受。这样做有好处,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文字,这件事情做起来就会做的长久。我自己现在就有这么几位中意的作家,分别是老舍、汪曾祺、王小波、双雪涛。这个名单当然可以无限扩充,但是奈何时间精力有限。只得专注这几位作家的文本进行学习、模仿。
以上的文字其实也是写给自己的,感觉自己的阅读过于庞杂,想读的书很多,想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但是奈何时间精力有限,而且这样的学习其实过于琐碎,在这么多的书籍中流连,不见得最后能有多少收获。况且好的文字就必然是各方面都好,人物塑造立体饱满,对话意味深长,文本内部结构严密。所以不如现阶段就就在这这几位作家中,学习人家写作的角度,人家是利用平易的文字穿针引线,铸就不朽篇章。具体的经济的方法还是写纯粹阅读这几位作家的文字,在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文本,然后再进行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