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静了,书才读得进去。
当心里装着很多事的时候,书是不容易看得进的。一个人,心很静的时候,看书才有感觉。看书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输入,大脑保持一种空杯状态,才会思索,才能汲取书中的营养。
2.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我而言,这话并不全对。
就比如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儿》,我之前听到很多人提过,却没有看过。
一次和大宝去借书,偶然发现书目里还有一整套的《明朝那些事儿》,于是借了第捌部《人间再无魏忠贤》,觉得看了很有意思,又借了第贰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看得津津有味。
读过的感觉就是,很想再看看其他几部,真的是因为一本书就很想弄明白明朝的历史。而且等大宝大点,也推荐他看看,希望他也可以通过这套书,对历史感兴趣。
不过,因为参加读书会的缘故,认识了一群小伙伴,分享的书,小伙伴正读的书,我觉得不错的都会买来。我本人视力不好,所以喜欢买正版书。刘荣慧老师推荐给我的李镇西的书,我买了两本,今天拿起其中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本来以为这本书会读不下去,读着读着已看了大半。里面有很多内容,都让我觉得很震撼,为这位大师所折服。
3.闲适的心去读书
不要太功利,不能妄想着看了几页书就想着文思泉涌。读书是个慢过程,是个需要每天都做的事情。有个年轻的女孩,早早加入省作协,没有纷繁的社交,平时就是读读书,写写文。她的文字很有灵气,这种灵气来自阅读的积累和一颗空灵闲适的心。
读书,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一种必须,是需要重点养成的一个习惯。就像,饭不能不吃,觉不能不睡一样。
4.读什么书,不要给自己设限
我想一个成语,叫博览群书;还有一个成语,叫学富五车。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健康养生,只要觉得有趣有用,就不妨拿起来读一读,开卷总会有益。
在写作方面,有句鼓励的话是,先写够一百万字再说。在阅读方面,用不用也试试这个方法,先读上一百本再说。
5.书要读活了
就像旅行要带上灵魂一样,读书也要带上思考这把钥匙,思考,能使人思维活跃,跟书进行对话,内化成自己的。
6.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时,写一写,划一划,批一批,抄一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