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电车在铁轨上高速行驶,你是那位老司机,突然看到前方不远的地方有五个人被牢牢绑在铁轨上,已经来不及刹车了(假设),唯一的解救方式是调转方向盘拐到侧轨上,就这两种选择,请二择一。
你会怎么选?
嗯哼……
这是著名的思想实验—电车难题。
换一个角色,假设你是那被绑住的五个人当中的一个,你握着一个扳手,你的手一动那个扳手电车就会拐弯到那个侧轨,问:你会不会动那个扳手?
直播室里很多人说“会”!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叫对错观的问题:
1. 如果你是司机,怎么选择?轧谁?
2. 如果你是那个手握扳手的人,会作何选择,轧谁?
菲利帕·福特在1967年做这个实验时,多数人对于问题1选了“轧死一个人”,和今天直播间大部分书友们选择一致。对问题2选了“转动扳手”。
不管是老司机还是被绑在铁轨上的人,对错观都不可能真正发生效用,所有选择都是基于“利益”。面对类似“电车难题”的情况,选择的标准通常是“利益”—五个人的利益大于一个人。
所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思考的方法是“哪条路的伤害最小”。
人性与道德
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是对立、又统一的,在何种情况下,我们在乎个体利益;何种情况下我们选择群体利益?这时就产生了人性和道德:
道德的逻辑是如何保证整个群体的利益;当个体遇到生死之虞的时候,生存是第一要素,其必先考量利弊,即“人性有利弊,道德有对错”。
电车难题讨论的都不是被动的那一方,而是主动方—司机,或者旁观者。
电车难题有一个升级版本:
你站在天桥上,看到有一台电车飞快行驶着,在轨道前方,有五个人被绑在铁轨上。这时候一个胖子,正站在你身边,你发现他的巨大体形与重量,正好可以挡住电车,让电车出轨,不至于轧死那五个工人。你是否应该动手,把这个胖子推下去,以拯救另外五个人,还是应该坐视不管?
我选“站着不管”,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别人的生命,把胖子推下去我就成了killer,而“let die”在这里没有错。
边沁的功利主义
面对这些复杂问题,选择的标准应该是“给全世界带来的总效用是多少?功利主义的核心逻辑是“群体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把每个人的快乐+或痛苦-都算作1分:
五个人死了,-5分;轧死侧轨的那一个人,-1分。简单的算术题,应该选择第二种轧死一个人。因为产生的社会总价值最大。
经济学都是基于功利主义定义的,其缺陷是基于群体利益。
火车行驶溅出火星烧到了旁边农田里的草垛,谁错了?结论是草垛,理由是如果要改变铁轨的方向,那是要花费巨大成本的。这就是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功利主义的衡量标准。
上面那个胖子,你会把他推下去吗?为了救铁轨上的五个人。如果你推了,你就是杀人犯。
功利主义解释不了道德选择,有一个相对的“义务主义”,康德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因为死了五个人就是错,死了一个人就是对,行为本身就是有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义务遵守绝对正确的道德观,不管Ta导致的后果是死了一个人还是更多的人。
康德的思想实验—绝对命令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做一件事情,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这个结果是坏的,那么这件事情就是错的、不道德的。如果结果是好的,那么这件事情就是道德的。这就是义务主义的思考方法。
拿杀人这个事说,如果每个人都杀人,那么这个世界就灭亡了,所以杀人这件事是错的、不杀人就是道德的。再比如“诚信”,全世界每个人都诚信,彼此信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应该“诚信”,不诚信是不道德的。
听了一晚上润总关于对错哲学的直播,好不烧脑,对我这种文科生来说,好比大一的微积分…哈哈哈,一个晚上讨论这些平时都没想过的问题,如此简单却又藏着深刻的“哲理”,背后的为什么发人深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