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田野教研+数学研讨,但直到今天下午,将儿子送走,返回学校后,才在办公室开始备课。
先将下周的课程计划做好。虽然明知下周的课一定不能按计划来,但做出来,心中有数,还是好一点。
上周将《20以内进位减法》的重要知识点“破十法”讲过,“想加算减法”也点到过了,所以这周的第一节课就讲“去尾法”。而剩下的几天就放在练习上了。田野教研,就准备上到哪里就讲那一节;数学研讨会,准备讲《解决问题例6》。

课虽想好,但如何讲,却没有方向。从自己的认知上:例6,主要内容是“比多少,用减法”,但如何与孩子们说明白呢,要讲的原理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只是做出了例题的一张幻灯片。

晚上过课时,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不知要如何讲这一节课。
张浩说:“你之前不是有一节还在讲减法的模型,整体减部分,等于另一部分吗?比多少也是符合减法的意义的。”
“啊,这不是比多少吗?怎么会和整体与部分有关呢?”
“7除了表示小雪的数量外,还能表示什么?”
我看了看幻灯片上的图例,说:“还表示小华和小学同样多的7个。”
“对呀!”
“哦,明白了,12-7,还表示从小华的12个中,减去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还剩下5个。这就是减法的模型了。”一语点醒梦中人,一直没有弄明白的关键点,就是这里了。
“这节课,你把这个给孩子们,讲明白了,讲通透了,就是把比多少与减法模型联系起来了,任务就完成了!”
“嗯嗯,有了方向就好了,要不然看着这些题,觉得很简单呀,但是又不知怎么给孩子们讲明白。”

随后再翻看《教学用书》时,就明白了“建立与减法模型的联系”“如果没有小雪的7个,能确定小华的分成那两个部分吗?”的含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