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时间没有认真思考了,仔细想想,每次准备放空自己然后开始思考问题时,总是找一些借口来搪塞自己,选择逃避。
大概我是害怕吧,害怕思考的惰性,害怕思考的浅显而无所得,害怕思考的过于深入而不得解。
图片发自花瓣去北京六日,这段时间处于思想停滞阶段,一旦专一某一事情,整个身心便沉溺其中,甚至梦里都是如何如何。
昨天在一则视频上看到一段话:
Change your words
Change your world
改变你的言语,改变你的世界
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害怕说错话,害怕表达没有重点。
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思考,然后继续前行兴许是近期并没有过多的思考,也没有与其他人的交流,突然一开始说话却觉得慌乱,词不达意,慌乱中夹杂着急躁,一句简单的话竟然拼凑不起来。
想起大学伊始的规划,其中一条便是:
提升口才能力,走出去。
在图书馆看了很多口才类的书籍,以及所谓的鸡汤,却始终没迈出这一步。
图片发自花瓣不知是骨子里的自卑,还是源于高一时期圣诞节地理课黑板上毛遂自荐的Merry Christmas。还是第一次如此记恨一个老师,樊国华。
走不出去也要走出去,害怕的始终要做。那么早走,早做一定会更好。
最近在读三国,喜欢周瑜的一句话:
如果不知道如何回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必去问。
问跟说都是需要经过思考,提炼出精简的语言,闻之便知其意。
图片发自花瓣之前面试最大的收获大概就是不说废话,合适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及时的停下总结,虽然有时表现的差强人意,但总归是成长了。
想法不说、不做出来永远只是想法,最近一段时间观察到,在我身边有三类人:
1.一直踏实做事,不喜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某些专业问题可以一针见血的回答
2.不踏实做事,却始终喜欢交流时不时表达自己观点,就是不懂不在行的问题也能扯出一二
3.做事走马观花,重要的事情话前准备一番,简单交流却时常会出错,组织语言逻辑性差
我属于第三类人,在普通的交流中却时常会出现错误,说话没有逻辑性,跟有心机的人聊天很容易被绕进去,也有点社交恐惧症。
之前看过一个金字塔法则:
结论先行,理论支撑
在平常的交流中,要有重点的先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免最后别人还在云里雾里。
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思考,然后继续前行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是需要多与人交流,这样才能不断的重组自己的语言,以精确的表达;从别人的身上影射出来的东西,恰是我需要注意的东西。
写下一些要注意的东西,以备后来之需:
1.不要呆在自己的世界中,交流是一种感情的释放,也是思想的融合和升华
2.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别人的语言,如何合适表达一句话,表情 or 动作
3.如何在短暂的交流中知道以后的交谈如何进行,作为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交谈者
很多东西,写下来才能成为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