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育的问题,无疑是当代父母最为焦虑的问题。家长群里,热点新闻里,茶余饭后里,关注度最高最高,往往引发共鸣的话题,无一例外都是关于子女教育的。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十年的育儿经历,始终没有让我搞清楚什么才是好的育儿方式。自己就像一个久病未成医的人,虽然看了很多资料,也尝试了很多药方,可在育儿的路上始终不得要领。
现实就像一汪清水,无论你怎么折腾,水最终还是归于平寂,而你只能带着不甘,有气无力地仰天叹息。低头,现实是一地鸡毛;抬头,理想在九天之外;闭上眼,体内是五脏俱焚;睁开眼,生活仍是负重前行。
扪心自问,做家长为什么这么难?我能想到的有这么几条:
1.家长和孩子的目标本质上是冲突的。囿于大脑发育水平、人生阅历、禀赋特长的差别,孩子看重的是短期低阶的快乐,而家长则侧重于长期的延时满足,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自我满足。
2.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感接近于无限责任,似乎孩子的种种不好,最终丢的都是自己的人。于是,孩子的权利被剥夺,父母的义务被放大。孩子的自我久郁之后,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家长的热情久挫之后,不是在猛烈中升级,就是在猛烈中沉寂。
3.人类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还要适应社会环境。前者并不需要刻意训练,后者却恰好相反。教育的本质是树人,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把他们训练成社会需要的人。因此,树人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长的刻意学习与练习。家长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忽略了对为人父母的学习,一味凭借本能和经验蛮干,最终是难以胜任父母这个角色的。
4.家长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前途发展之间划了两个等号。按照这两个等号,家长很容易忽略学习态度和前途发展,转而集中火力于考试分数。一旦陷入唯分数论,孩子的发展必然沦入单赛道,在面对纷繁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时,其能力不免过于单薄。
5.战略往往是反人性的,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上,好的战略往往比战术更重要。家长碍于对眼下的焦虑与恐慌,对孩子的发展往往呈现两种状态,要么是战术上的应激反应,要么是战略上的摇摆不定。然而,好的战略如果没有战略定力加持,同样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6.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人行动的动力来源。家长不仅很难觉察自己的情绪,也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绪。表现在亲子关系上,一方面任由自己的情绪荼毒孩子,一方面不由分说地压制孩子的情绪。这是绝大多数亲子关系问题的根源所在。
基于这样的认识,带着自己的问题,我翻开了和渊老师写的《成功养育》。
首先让我感兴趣的是和渊的身份。她是人大附中老师、海淀妈妈、清华生物学博士,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高中教师的背景能让我看到孩子的「出口」,海淀妈妈的背景能让我看到孩子的「入口」,而博士的研究经历能帮助我做好扎实的调研工作,在如何养育孩子上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
其次是全书的目标和框架简洁明了。这是一本关于子女养育的技术类书籍,不仅提供具体打法,还提供其依据的原理。作者分三个章节,从家长的养育焦虑出发,围绕搭建良好成长生态这个核心目标,一步步向内深挖求解,将原本非彼即此的二元问题,逐渐聚焦到解决家长自身问题的一元问题。用一句话概括:「欲解决家长焦虑的问题,必先解决亲子关系的问题;欲解决亲子关系的问题,必先解决自我关系、夫妻关系、家校关系的问题。」育儿底层最本质的东西,其实是我们如何处理好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正所谓,开门的钥匙一定不在门上,需要到别处去找寻。
在这里,全书的内容不做赘述,仅就我比较有感触的三点做一些阐发。
定义成功。什么是成功?这是一个元问题,也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说它是元问题,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目标的问题。人到世上走一遭,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成功,也只有成功的人生才能够让我们和自己和解,和这个世界和解。然而,每个人都有自认为的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成功与否,最终的裁决权在己不在人。如果家长认为好分数就是成功,那么一切行动都会向高分数对标;如果家长的成功是自我实现,那么家长会更加注重探索,在育儿的过程中彼此成全、彼此成长。家长想要孩子赢在未来,不妨先想想如下几个问题。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成功?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成功观?自己的成功观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自己是否实现了这样的成功?自认为的成功是否契合孩子的实际?最后,不妨再追问一个问题:「人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这些问题有些尖锐,不好直面回答。但是,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教育终究无的放矢。
亲子关系。先举一个看似与亲子关系无关的例子。上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一位老师而爱上一门学科,也会因为憎恶一位老师而讨厌一门学科。这种事虽不值得提倡,却很能说明关系的重要性。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少不了存在问题的亲子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埋怨孩子不懂事,却看不到根子上,是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在亲子关系中,家长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对关系的走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句话来说,正因为家长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才导致孩子身上出现种种的逆反行为。孩子是家长失责的受害者,而不是自身问题的责任方。然而,在归责的时候,往往只听见家长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极少听到家长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眼里只看见别人的,看到的永远是问题;转而能够窥见自己的,看到的永远是方案。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检查一番自己的亲子关系,看看自己哪里做的还不够,哪里还能够进一步改善。这是家长对孩子的真诚,也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外求不得,反求诸己。
送礼问题。这是萦绕我内心已久的问题,虽然我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但是一直没有从外界找到斩钉截铁的结论。然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就送礼问题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不要。师生关系不是交易关系,交易关系也是非常脆弱的,试图通过给老师一些小恩小惠,从而让老师给孩子一些额外的照顾,效果本身就不会很好。其次,从老师的长期职业发展来看,老师的核心利益是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为了蝇头小利牺牲自己的口碑与名声。另外,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未必是一件坏事。不仅可以让孩子独立、客观地看待自己,还能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真诚与老师自发的搞好关系,这种能力靠家长扶是扶不起来的。送礼不要跟风,更不要为了家长自己的面子,只有健康的、真实的关系,才能为孩子的成长赋能,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育儿是对家长的终身修炼,问题始终会层出不穷,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以一种什么姿态去面对。我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姿态,但是我目前认可的是空杯心态。在育儿的路上,我只是一名小学生,时刻保持清醒和谦卑;遇到问题时,多从自身找问题,多从书中寻出路,让自己成为一位学习型的家长。至于未来如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孩子有孩子的路要走,那是她们的,不是我的。【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养育技能,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翻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