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帅1988
一、集体行动的困境
文中,作者讲到了著名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在他的的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到了一个团队建设中“搭便车”的现象。
1、概念:简单来讲就是:团队中那些偷懒的人,而且团队规模越大,偷懒的人就越多。除非存在着强制或者其他的手段,当人数越多的时候,每个寻求自我利益的人越不愿意采取行动去追求共同利益,或者团队利益。
2、思考:我记得我们这有一个团队前段时间去组织派发宣传单,一开始去的人少,大约2、3个人,每天大约能发200份左右。后来人数渐渐多了,但每天派发的量并没有增长多少,最后一问发现,员工觉得分担任务的人多了,自己就能少承担一点,轻松一些了,发的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二、如何最大程度避免搭便车现象?
1、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地缩小评估范围,尽可能建立起一个团队成员个人努力、业绩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
2、思考:就像上边我举的案例,其实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老人不是也说过:“人多瞎胡乱吗”我个人觉得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考评机制出了问题,某些领导人在去考量一些任务达成时,只是定位到一个大的考核标准,并没有具体落实到个人,我们经常讲“责任到人”。因为人们普遍的心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有没有要求我自己怎样?那干多干少还有什么区别?
结束语:控制搭便车现象最好的方式:划定合理的评估范围以及制定合理的考评机制。评估模式制定的核心是:多劳多得!让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获得成就与奖励。让想偷懒、不思进取的人暴露在阳光下,拥有危机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