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

作者: 葉葉素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1-14 21:21 被阅读0次

自媒体创业是当前很多人的就业选择,但做得好不好,是否能坚持,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的两个朋友,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年轻时就从家乡的事业单位辞职,跑到广州呆了三年,后来嫁到深圳,成立自己的文创公司,做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另一个朋友虽然也喜欢自媒体,但舍不得手头的工作,也感觉自己吃不了大城市打拼的苦,因此到广州转了一圈又回到家乡,继续做着老本行,领着不高的工资又牢骚满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分析是性格使然,也有人说因他们的耐挫力不同,这当然没错,然而最大的原因是两个人的见识不同

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他的认知,而认知决定他的财富,财富大多数时候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反过来,升级认知最快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见识。见识,简言之就是对世界的认知。如何才能有效增加自己的见识?硅谷投资人、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写了《见识》一书,给我们提出了提升见识的5种思维。

一、高度自律,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见识》是一部有别于其他书籍的趣书,作者将自己生平经历,和身边其他一些优秀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其中最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做终身学习者。

如果你希望自己终生有所成就,不仅要目标明确,而且需要成为一名终生学习者。这几年,终生学习的口号越叫越响亮,这个观念也越来越得到全民的认可。

你会发现身边悄悄努力的人越来越多,我曾经关注过一个自律达人,连续四百多天,每天4点起来运动、学习、写作,然后白天照常上班,这种高度的自律,几乎是所有终身学习者的必备要素。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那就从高度自律做起吧!

二、学会断离舍,抓住生命中之重

断舍离是最近几年的热词,但很多人难以彻底落实,为什么?因为心里有执念放不下。断舍离,舍掉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是和过去有情感牵绊的老物件,即使多少年用不着,也觉得它有定海神针的效果,看到它就觉得安慰。

不信,你在很多农村老屋甚至城里一些家庭都能看到这样的“老物件”,有的是腌咸菜的老坛子,有的压箱底的碎花布,还有年轻时候用过的缝纫机,现在说什么也舍不得扔掉。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损失厌恶,就是说一个人失去什么,要比得到什么情绪更大,这种情绪能影响到他对这件事的做法,行动也会失去意义。

生活中,我们很多都是这样的人,喜欢一次次购物往家里填塞东西,却很少想起来要定时往外扔垃圾,以至于家里被挤得满满当当,很多重要物件反而不容易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内心想得到多少东西,专注力就被分成了多少分,做事的成功几率也直线下降。

所以,适时放弃是一种智慧,拥有这种智慧,终生受惠。

三、工作真正价值,是实现人生目标

一个月4000元包吃住到顶,和一个月底薪2500元不包吃住,但可以凭业绩拿提成,这两个工作你会选哪一个?

可能不少人会选第一个,包吃住还稳拿4000元,多省心呐!可要知道,工作本身就不简单,而是一件无比复杂的事。很多人看价格找工作,而不是估量自己的价值,对这个工作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认知,是一个人困在井底、眼界受限的最大根源。

不少励志类书籍或电视剧有这样的情节:身在底层挣扎的主人公,却有着异乎寻常的韧性和眼界,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同,最后走出一条逆袭之路。《杉杉来了》里面的杉杉是这样,而取材自真实事例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克里斯也是这样,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永远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并且能够对准自己努力的目标不放松,所以,他们最终收获了幸福和成功。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看到价格背后的价值,就是因为价值认知有缺陷,这样很可能会错失最佳成功的机会。

四、确定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你渴望成功吗?相信问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人回答当然。那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因为大多数人对于成功的认知只停留在结果的表象,而自动忽略了过程中的享受,更缺乏对于成功的认知。

为什么只关注结果,很容易让成功离自己越来越远?因为成功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结果。

也许你会说马云、马化腾这些头部拥有现在这样的结果难道还不是成功吗?可你焉知这并非是他们成长的最终结果,而目前我们看到的结果也只是他们成长的一个状态而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解决了多少问题,就得到多少成长,同时也获得多大成就。这种成就带来的往往不只是钱,还有精神上的价值感、满足感和获得感,也就拥有了幸福。

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幸福才是目的,成功只是手段

五、学会表达和写作,帮自己事半功倍

这本书里,吴军博士讲述的一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他问:为什么印度人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跨国公司中担任高管比中国人多?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人的英语交流能力比中国人好,而中国教育重理轻文,很多人普遍缺乏表达和写作能力。

吴军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好好说话(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达成目的的最重要的底层能力,话说不清楚,文章写不利索,往往轮不到你和别人拼其他能力。一个人表达能力好,成功概率就越大,反之则小。那决定一个人表达能力的,是你知道多少东西,这些“东西”就取决于你的见识。

最后,要学会运用群体的力量,因为:“人生是一条河,每个人总希望自己这条河能更宽一点、更深一点、更长一点。要做到更深,是靠自己的修行和对世界的理解;要做到更宽,则是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

向爱学习、爱读书的你致敬!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见识比知识重要,智慧比聪明重要,胸怀比财富重要,思考比执行重要。——俞敏洪

  •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

    自媒体创业是当前很多人的就业选择,但做得好不好,是否能坚持,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的两个朋友,一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任何一个体系都有自己的边界,超出即失效,我们要在互联网时代更换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不只是升级打补丁!

  •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今天看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做《为什么曹操的儿子是人中龙,而刘备的儿子却是人中虫?》。文章从”起跑线”的角度,论...

  • 罗辑思维创业同学会

    问题比答案重要; 见识比信息重要; 和谁同学比向谁学习重要; 思维方式比解决方案重要; 价值观比方法论重要; 知识...

  • 2018-12-01 见识和知识

    今天谈一下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见识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的感受。 见识是什么,是见解、知识、主意、计策,更是眼光、...

  • 好老板是吃出来的——餐饮大白话(28)

    一、好老板是吃出来的。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最简单的长见识的方法,就是到处吃。 二、东西不好吃,再不会讨好顾客,那一...

  • 局内与局外:见识比知识重要

    #荆涛#【特别鸣谢荆涛老师】 语录:边界之内是知识,边界之外是见识。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好东...

  • 哈哈哈😄

    修养比见识重要。

  • 比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见识

    吴军的书,是难得的精品。 吴军认为,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 我最近在看《见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rb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