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曹操的谋士那么多为什么只杀孔融?

曹操的谋士那么多为什么只杀孔融?

作者: 文若课堂lx | 来源:发表于2020-11-30 10:58 被阅读0次

《融三岁,能让梨》,《三字经》说,孔融是让梨谦虚的典范。

此前,我一直对孔融十分敬重,因为他敢于对曹操进行言辞上的直谏。读了《后汉书·孔融传》,我很奇怪孔融这么一个谦虚的人在五十六岁的时候为什么会被曹操杀?

心中突然间产生许多疑问。

在曹操身边有这么多的谋士,他没有杀一个,唯独杀孔融。

大家都知道,孔融是饱读诗书,才情横溢, 为人刚正不阿,为什么曹操要杀他呢?

难道就没有研究孔融的理由吗?关于孔融,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好虚名而不切实际。

《孔融传》就是围绕这样一条线索而写的,这条线索贯穿了他的一生。

先看他让梨:“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 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梨子,吃大一点,吃小一点,差别不大,他拿了个小,又振振有词,所以家里人称奇,兄弟开心,父母喜欢。

小心机灵,小谦让,交口称赞,孔融从此尝到了甜头。

谦让是件好事,但谦让的原因需要思考,不能每天的有名声,有声望就去做,一辈子追逐虚名。

第二:好争胜而不切实用。

 在《孔融传》中有记载:“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 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

今年十岁的孔融是孔子的后裔,孔子曾经拜访过老聃, 也拜老聃为老师,所以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李膺问::“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

所以他说:“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他说我们祖上关系都很好,几百年前就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众坐莫不叹息”。

 陈炜到了太中,大家都把情况告诉他。太太小而聪,大不一定奇特。。陈炜说:“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结果孔融应声回答说:“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我们纵观他一生,一定是在好名上做尽了文章,所以好名不好

第三:好谏诤而混淆视听。

这是读书读得很多而又好名的人常常容易犯的错误。

《孔融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其中有“马日磾之谏”、“复肉刑之谏”、“制禁酒之谏”等等等。

马日磾死后,朝廷准备追封他,孔融有很多理由,如何如何不能封。

这时要恢复肉刑,肉刑就是砍手、砍脚等,乱世用重典,恢复肉刑,肉刑也许有其合理性。于是孔融又有一番建议反对恢复肉刑,言之凿凿,议论凯切,滴水不漏。

另有一件事尤其有趣,那时,每年战乱,粮食欠收,曹操的粮食也不多,酿酒耗用了许多粮食,所以曹操下了禁酒令,孔融却写了一篇讨伐文章,说禁酒不好,喝酒多少好处,历朝历代酒家如何立功,等等,简直是千古笑语。

第四:好战争而志大才疏。

据史实推算,孔融平生三战,兵力约十几万人,三战皆败。范晔是《后汉书》的作者,他这样评价他:融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 迄无成功。

在郡六年,刘备表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才数百 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彻 底的被打败了,他还“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谦虚、谦让是好事,这是一件好事,但要把握好自己的机巧、美名,尤其是掌权的人,在政绩突出的时候,要考虑环境,考虑人民的长远福祉,此时,好名和随机巧相结合,是很危险的。

曹操杀孔融都是因为他搅乱人心,过头了名,似是而非,混淆视听,所以才杀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操的谋士那么多为什么只杀孔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rr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