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635天】
每个人都是天才
我们要去做自己擅长的
而不是补劣
今天是【陪伴得力量】亲子共创营2.0共读第五期,继续阅读《家庭教育指南》,这次是阅读原则5:转移视线,发现潜能。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作为标准来评价一条鱼,那这条鱼一辈子都会觉得自己很愚笨。——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
今天探讨的主题有4点:
1,转移视线,深入观察
2,扬长避短,正视不足
3,正向激励,自我肯定
4,多方结合,实践验证
一,转移视线,深入观察
“人的潜力大致是等值的,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家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报兴趣班时,选的是孩子的兴趣还是我们的兴趣?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选择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则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范围,比如我学过画画,舞蹈,乐器,就会从这方面去考虑,想着可以跟孩子一起继续深入学习,并且找到比较专业的老师。但这只是很表层的一种选择方法。
有些家长考虑得更深远,孩子是否能够以此为未来的专业方向,促进孩子收获成就的同时也不会辜负这么多年所付出的努力,他们一开始就会很慎重,并且确实在每个阶段都做得很好,这是我要学习的。
二,扬长避短,正视不足
“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时,你需要立刻转移视线,去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转移视线不是放弃,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一条更加开阔的道路。”
当孩子说不要学了,他觉得自己确实不想继续坚持,也确实没有兴趣,然而因为已经付出了很多沉没成本,我们往往会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就否定孩子的声音,认为孩子这样做是不能够坚持,轻易放弃的表现。
但事实上,我们是否真的有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
放弃坚持多年的坚持,到底是家长的不甘和遗憾,还是孩子任性放弃的解脱?
一方面我们觉得自己作为家长有必要阻止孩子不太成熟的心性下做出的决定(其实本质还是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孩子),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和努力,我们其实比孩子更加放不下。
孩子不会考虑太多,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但大人往往会有很多复杂的考量,比如弥补自己过去没有机会学习的遗憾,比如付出的这些成本的不甘,或是碍于面子,等等。
不肯正视真相的其实是家长,我们以为的孩子的“长处”,是我们的以为,先要把这一层遮蔽我们双眼的障碍撕去,我们才能够真正去看到孩子的“长处”,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见,去发掘,如此,才能不带任何私心,偏见,固有的思维,找到孩子的优越之处。
燕过留痕,所有的学习其实都会沉淀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放弃学习了多年的钢琴,孩子依然会有一双懂得聆听的耳朵;放弃画画,孩子对色彩也由他独到的理解;而且过去的学习不知道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蝴蝶效应,我们更应该带着祝福,而不是遗憾,去看待这份放弃:也许,这空出来的时间,能让孩子酝酿,发现,挖掘他更喜欢,更擅长的部分呢!
三,正向激励,自我肯定
“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盯着它不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不仅亲子关系会变得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它可能具有优势的方面的发展。”
我现在才意识到在给姐姐培养她的兴趣时,因为一直不允许她放弃钢琴,她也觉得自己是喜欢的,前两天我们深度聊天时才发现她内心一直不喜欢钢琴,同学很早就过了十级,她才六级,而且这么多年来学了很多兴趣班,但我们却没有给她去获奖,让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长处,觉得自己湮灭大众,一无是处。
但因为教她的钢琴老师是有很深的底蕴的,给她的教材也很难,所以学得慢,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而这种挫败感还来源于在班级一帮学霸中,她只是处于中游,内心的好胜心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就越来越挫败,也影响了她学习的状态。
给妹妹的兴趣培养,则略有不同,她画画会去参加学校的比赛,画作也有展出,得到很多人的肯定,(这一点其实姐姐也有,但她似乎忘记了,人大概总是容易对自己苛刻,不容易对自己赞美)。
妹妹的信心来源于周围的肯定,我们也确实比较忽略姐姐,也就造成了两个孩子对自己的信心状态截然不同。
我才意识到,每个阶段的激励对于孩子的信心建立,让孩子感觉到“我可以”是一份多么重要的礼物。
四,多方结合,实践验证。
慧慧提出:我们要学会外求,去请教专家们,请他们提出更好的建议,比如关于专业学习方向,可以请教三位以上的专家。
葳蔚:如专家的育儿书籍;第三方工具(MBTI,盖洛普,九型人格);第三方视角,比如和朋友们一起时,他们看到的孩子的优点也许是我们都不曾发现的。
多多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总在玩“找茬游戏”,上次讨论我们就提到,给孩子写“赞美诗”一类的小卡片陪伴得力量 | 传递赞美,润滑关系,我们也要锻炼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写在后面:
我有位很尊敬的老师,他提到:要帮助孩子去挖掘他自身的使命。
他是这样做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给别人带来了什么样的美好,同时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擅长的事情有哪些能够帮助到人们。
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也正是李希贵校长写的这一段:
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激励自己,并让她发现,她身上总有一些能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