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要儿子一上学,我就各种担心,害怕老师打电话过来,“到学校来聊聊”,或者“今天你儿子又怎样了”……总之,各种或大或小的事情,都能成为老师给我打电话的理由,老师确实是相当负责,都是奔着培养精品学生去的,但我是真害怕,只要电话一响,心里就“咯噔”,一看是老师的电话,我需要深呼吸三秒,然后才是“某老师,你好”……
自从我把学校留存的电话改成杨先生的电话后,我心里踏实多了,老师的消息都是通过杨先生转达给我,那种冲击的力度就小了很多。孩子这学期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或许是都到这个地步了,大家都在全力备考,老师也顾不上那些鸡毛蒜皮了。
有些事吧,不经念叨,一念叨就来了。前天我还说这段时间很太平,心里踏实多了。结果昨晚十点多,杨先生的电话来了,说杨科和同学打架了。此话像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炸弹,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可能别的家长担心的是孩子被别人打,而我担心的是孩子打别人,如果是真动手,还要出医药费的那种。并不是说我家孩子很暴力,而是经常有人想惹他,想挑战他,我担心他难免会控制不住情绪。
他练了六年跆拳道,是实战型的跆拳道,并且每次比赛都拿冠军,有一年跨界参加散打比赛,他拿了他那个体重级别四川省的冠军,所以我从来不担心有人会欺负他,总叮嘱他别和同学动手,哪怕是开玩笑的打闹也不行。他小学班主任曾想踢他(也是被他气坏了),结果孩子下意识一个防御动作,老师的脚疼了好几天。孩子的手劲脚劲比同龄孩子大出很多。
杨科长得瘦高瘦高的,不像那种很能打的肌肉男孩,隔壁班的同学经常打听他,“听说某某很厉害,你们试过没有?”听说经常有人想挑战他。孩子报名了学校的跆拳道兼散打兴趣班,因为教得太基础,他去上课的次数屈指可数。期末考核时,有同学强烈推荐杨科上台表演,其他人也想看杨科出丑,呼声很高,老师只好同意,结果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堪称完美,老师给了满分。那位同学自嘲地说,“想不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扯远了,说回昨天的打架。从杨先生发回来的电话录音得知:在化学课上,老师抽杨科回答问题,杨科对自己的答案不太确定,正在犹豫挣扎之际,旁边的同学给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而他心里的答案是正确的。
这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出在后面,下课后,那位同学在走廊和同学闲聊,大意是想捉弄杨科,没想到他果然上套了,真爽!好巧不巧,这话被正好路过的杨科听到了,杨科走上前,要他取下眼镜,随即对准他的脸打了三拳……脸肿了。
当时孩子的奶奶去了学校,正是晚自习下课不久,同学奶奶带着他正准备去检查,在校门口遇到班主任,于是在老师的见证下,奶奶给杨先生打电话沟通。开始这位同学在电话里说了事情的大致经过,但他没说想戏弄杨科,他说只是想提供帮助。
杨先生在电话里向老人道歉,“孩子不懂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事情出了,该检查检查,该治疗治疗,费用我们会出……”说罢,老人领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杨先生又麻烦班主任去寝室找到杨科,想了解一下孩子的状态。
杨科当着老师的面把事情原委陈述了一遍,听罢,杨先生说出了他的观点:第一,打人肯定是不对的,明天给同学赔礼道歉;第二,“打铁还需自身硬”,回答问题时,自己要有主见,正确的错误的都没关系,只要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错了也没关系,不要接受旁人给你的错误引导;第三,同学之间,还是要友好相处,对于同学的某些行为看了不爽,这种事情,不需要你去教育他,自然有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管教,如果他们不教育,以后社会上会有人教育……
杨科说,这次回答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他已经忍了很久了。平时杨科回家来,也常和我说这个同学嘴碎,我都没太当回事,只是说能忍的就忍了,毕竟同学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都是些小事,心胸宽广些,就过去了。但我没想到,杨科终究还是没忍住。
听了杨先生的电话录音,我感慨很深,我佩服杨先生的稳重和很正的三观,他遇事不慌,条理清晰,如果换成我,十有八九我会慌作一团,我会劈头盖脸把杨科骂一顿。非常难得的是老师的态度,这次老师前所未见地保持了中立,甚至还有不着痕迹的小小偏向,老师说,杨科是手的问题,那位同学是嘴的问题,做为家长,各自教育好自己的娃儿。
昨晚我失眠了,我不是担心杨科,也不是担心那位同学,而是担心那位奶奶。老人在电话里说,孩子是单亲家庭,他妈妈暂时来不了,只好由她七十多岁的老人这一大晚上来这里……
说真的,当时我很心疼,但我也去不了,我走路不方便,我去了也解决不了问题。我躺在床上,一个劲地祈祷老人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办妥,早点回家休息。我辗转反侧了大半夜。
今天早上,同学的爷爷打来电话说他们去牙科医院了,担心牙齿打松了,他的牙齿是箍过的。医生建议他们去人%民医*院看看,这会已是下午一点多了,还没消息过来。也许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吧,希望这位同学没事,也希望两位同学能握手言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