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我到长春最想看的地方,当然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一个大厂的福利,我很小的时候,就能享受到每两周看一场电影的福利。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月两部电影,一年就是二十四部,十年就是二百四十部,要知道,这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人一年也看不到一部电影。而在我看过的电影里,有一半都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对片头的“工农兵”有很深的感情。
最好吃的留在最后吃,最想看的也是要留到后面再看。
带足了吃的喝的,兴致勃勃出门,还没到九点就到了。从公交车下来,一扭头,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厂门。
我太熟悉这样的厂门了,和我父母的工厂厂门几乎是一样一样的。看到深刻在记忆中的东西浮现在眼前,刚刚在路上已经平息的心情,一下子再次激动起来。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奔过马路…
但是,进了厂门,我就放慢了脚步:长影场的历史变迁都刻在了大理石地面上 一块一块的,每一块我都认真看了,拍了…
我以为首先看到的就应该是我心心念念的“工农兵”,结果是向我挥手的伟人。
我没急着进入博物馆,先在外面转了一圈,相当于运动前的热身。广场上摆了一些当初拍电影的道具,有家长带着小孩在那里拍照。小孩子懂什么,只有40岁以上的人才有那种情怀…
曹同志去买票时,我进了文创店,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啊!好熟悉好熟悉”的感觉。
犹豫再三,还是什么都没买,就留在记忆深处吧。
进了门,就有点挪不动脚步了。每一张照片、每一处场景都能让深处的记忆重新鲜活起来。
(为了多放照片,我要把一篇日志拆成几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