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菩提》---(原则面前无等级)
上个文章提到了曹先生因为坚持原则和领导产生了对立的关系。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暗线,我在网上搜索有相同的文章,说是曹先生和那位领导的三次正面对抗,上篇文章提到的关于其外甥承包写字楼和外墙施工是两人的第一次交手。
但是我的文章重点没有放在曹先生与那位领导如何交手的,而是放在“原则”二字的。工厂顺利竣工后,面临的心的问题便是招工,这不用多解释,就是企业要面对社会招工了。这里说一点就是曹先生为什么要把工厂搬迁到宏路就是因为其在高山遇到的种种事情以及裙带关系,这在企业的发展中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一个像曹先生创办的实业型企业,更是不利的。
为了避免在后续的用工问题上暴露出和高山一样的问题,曹先生决定斩草除根,从根源上下手。曹先生的工厂招工,地方的一些领导以及其他有关系的人一定会想尽办法“递条子”这个情况其实蛮常见,而曹先生的做法也很干脆,就是组织考试,然后有“递条子”的一律不收,当然这也得有地方大领导的支持。其实我在第一遍读的时候,还觉得曹先生的这个决定会不会也埋没了一些真正的人才,比如有没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确实考的还不错,但是由于“递条子”,反而没有被录用,那岂不是损失了人才?但是我后来又读了读,也能理解曹先生为什么会这么做,那就是如果真的是考的好然后又“递条子”的人进了工厂,便会给别人说“递条子”还是有用的,那些从而助长一些风言风语,然后外部“递条子”没进工厂的人,也会发难于曹先生,那曹先生到时候百口莫辩,所以索性“递条子”的人全都不要。这,就是原则。
这样的通知一出,那个领导又有意见了,直接来找曹先生进行正面的理论,说理论都是好听的,其实就是大吵了一架,最终结果是什么,曹先生的观点得到了支持,而且更换了这位领导的职位,让这位领导和企业没有关系了,也就是他也不能再兼任什么董事长。
在文章的结尾,我以为曹先生会去到董事长这个位置,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曹先生当了董事长,但是曹先生仅仅是个过渡,他还是回到了自己的总经理的位置上。
在这里,我再引用曹先生的一段话。“我认为一个企业与一个人一样,要或者都需要有一颗头。企业这个人是法人,直接面向社会各界,做头的条件,一是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二十还要有广泛的社会人脉关系。如果再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去当头,相信等着你的恐怕就不光是福祉了。”
曹先生在我们看来,是德高望重的,最适合当董事成长的人选,但是曹先生认为自己还是不行,是他不够自信还是另有别的原因呢,这个我不得而知,但是曹先生担任总经理,一定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有原则,有力量,而且他一定能带领企业走向更好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