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59(Darwin)年以来,地下栖息地遍布世界各地,并且引起了进化生物学家们的关注。通常情况下洞穴和相关地下栖息地的特点是缺乏光照、食物稀缺等,这些对日常的季节性和年度环境变化等都产生冲击。时至今日,洞穴在进化生态学中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仍然有很多人类未曾了解和探索到的奥秘。

尤其是水生洞穴,只能通过潜水技术才能很好的进入。水生洞穴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生态学家而言是脆弱且独特的栖息地,而我们还不曾了解到这些独特的生态系统究竟是如何在洞穴系统以外的生态系统中进行进行生态服务和起作用的?

在欧洲,尽管地下生物物种丰富且多样性,但是专门居住在洞穴中的脊椎动物极其少见。这个标志性的欧洲物种——olm(Proteus anguinus),便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代表,是古北纪唯一的滋生两栖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滋生脊椎动物。olm定居在大约8.8-20百万年前的洞穴中,也是记录历史上最长的流生生物种类。它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等方面,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它是光学失明的物种,除了一个已知种群外,其它所有物种都失去了色素沉着,它们的新腱膜对低水平的溶解氧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并且也表现出一系列的非视觉感官系统,如水下听觉、流变和磁性或嗅觉感官。olm也以许多极端的生活史适应症而著称,例如:长寿,繁衍稀疏(雌性每12.5年繁殖一次),对饥饿的抵抗力等。要想对它进行实地的研究相当困难。

参考资料来源:
1.《Journal of Zoology》,doi:10.1111/jzo.12760
2. https://www.facebook.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