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广艺舟双楫》

《广艺舟双楫》

作者: 朝霞ZX | 来源:发表于2022-12-03 12:37 被阅读0次

      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盖乘晋、宋之末运,兼齐、梁之流风,享国既永,艺业自兴。孝文黼黻,笃好文术,润色鸿业,故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延昌正光,染被斯畅。考其体裁俊伟,笔气深厚,恢恢乎有太平之象。晋、宋禁碑,周、齐短祚,故言碑者,必称魏也。

      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夫纸寿不过千年,流及国朝,则不独六朝遗墨不可复睹,即唐人钩本已等凤毛矣,故今日所传诸帖,无论何家,无论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钩屡翻之本,名虽羲、献,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论。譬如子孙曾玄虽出自某人,而体貌则别。国朝之帖学,薈萃于得天石庵,然已远逊明人,况其他乎?流败既甚,师帖者绝不见工。物极必反,天理固然。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

 

    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清]康有为

相关文章

  • 《广艺舟双楫》

    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盖乘晋、宋之末运,兼齐、梁之流风,享国既永,艺业自兴。孝文黼黻,笃好文术,润色鸿业,...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一)

    叙目 可著圣道,可发王制,可洞人理,可穷物变,则刻镂其精,冥其形为之也。不劬于圣道王制人理物变,魁儒勿道也。...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四)

    取隋第十一 何朝碑不足取,何独取于隋?隋碑无绝佳者,隋人无以书名冠世者,又何足取?不知此古今之故也。吾爱古碑,...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五)

    碑品第十七 昔庾肩吾为《书品》李嗣真、张怀瓘、韦续接其武轨,或师人表之九等,或分神妙精能之四科,包罗古今,不出...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六)

    述学第二十三 吾十一龄,侍先祖教授公(讳赞修,字述之)。于连州官舍,含饴袴枣,暇辄弄笔。先祖始教以临《乐毅论...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三)

    本汉第七 真书之变,其在魏、汉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者,自吴碑之《葛府君》及元常《力命》《戎辂》《...

  •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二)

    大铭体变第四 人限于其俗,俗趋于变,天地江河,无日不变。书其至小者。钟鼎及籀字,皆在方长之间,形体或正或斜,各...

  • 筆法踐识 (一)用筆 腕运和指运辯

    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以下简称“广艺“)著名书法论书中曰“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表明康先生是赞成赵孟頫的“盖结字...

  • 写好字,是一个文人的本分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书论两则,隶书 梨花带雨《西狭》情 金石篆刻之地——杭州西泠印社 朴茂雄强《张迁碑》 灵动飞逸...

  • 什么样的书法才算好?听听历代大师怎么说!

    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作字如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广艺舟双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cu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