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的祖先“昔人”发源地在邛崃,黄帝的出生地“洙泗”“泗水”在古邛州大邑县王泗古镇甘泉村。释迦牟尼的祖先在古濮人发源地的一支百濮。
文:狼烟诗影
释迦牟尼他的家族并非印度人,而是在三皇五帝时期,从中土迁徙到印度的一支“百濮”部落。释迦牟尼原名叫“乔答摩•悉达多”。初唐四杰王勃在《释迦佛赋》中写到:““原夫佛者,觉也,神而化之,修六年而得道,统三界称师。帝释梵王,尚犹皈敬。老聃宣父,随不参随。昔如来下兜率不,生中印土,降神而大地动摇,应迹而诸天拥护。”这样一段话就映证古籍介绍释迦牟尼家族就是中土人的历史。而王勃偏偏在写这一篇文章时,是他逃难到邛崃居住的四年中写的。其中王勃也介绍了老子去印度访释迦牟尼的事情,老子也证实了释迦牟尼的家族为古邛地人”。这个证据也和《道教经》中说老子释道去印访释迦牟尼的证据一致。(老聃:老子)。

盘陀寺有碑刻文字说,“东汉末,迎佛像入。”在汉武帝时期,实际上佛教已经传入了邛崃,文献记载老子访释迦牟尼确定其为王勃所说“中生印土”的身份后,同意释迦牟尼的佛教700年后传入他的祖先地。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刚好700年左右,这个时间,佛教传入邛崃百濮的祖先地,在邛崃流行起来了,解释邛崃有汉代佛像就合情合理了。
在邛崃,去看葫芦湾洞窟释迦牟尼佛像,为汉代左衣右肩佛像风格。汉代佛像刚刚进入中国,佛像衣着纹饰是半肩右膀有一小块布衫。像体瘦长,头部也是瘦长脸,脖子也细长,体貌不韵称感。那是石匠雕刻师傅按照从印度带到邛崃的羊皮卷释迦牟尼真身画像而雕刻的,所以,和唐以后的佛像风格不同了。
(1图)为邛崃葫芦湾佛像,汉代最初瘦体左衣右半肩服饰风格

(2图)为汉代释迦牟尼真身羊皮卷画像雕刻

到北巍,佛像衣着左衣右半肩布衫开始拉长,佛像体态开始变得体貌韵称,微胖。
(3)图山西北巍云岗石窟佛像。

(4图)为大同石笋山唐高宗徽三年石刻,这时候,佛像已经完全发展成双领衣,不再是左衣右半肩服饰了。

(5图)为唐中期,皇家凿佛像变得面容慈祥,代表作为大同石笋山唐岱宗大历三年佛像,可以看出佛像人物变得更慈祥了。

(6图)为葫芦湾汉代服饰风格石雕窟佛像

(7图),为葫芦湾初唐服饰风格石窟佛像

(8图)《中国文献通考•黄帝》篇记载黄帝出生地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黄帝出生地在“洙泗”“泗水”这个地方,如没有“洙泗流源”就不是皇帝的出生地。所以,黄帝的出生地要具备必须的条件就是在“洙泗”后称“泗水”这个地方。在全国各地,只有古邛崃县志记载有上古邛崃是黄帝出生地“洙泗”的地方,在其它地方是没有的。黄帝出生地初为“洙泗流源”到春秋战国时期,被孔子修改历史,称黄帝出生地其为“泗水”之地。随即在全国各地就多了几个泗水。其它山东的“泗水”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命名的,江苏沛县是汉代命名的。济宁泗水县是宋代才命名的。而古邛州今大邑县泗水是一直存在的。今大邑县“王泗镇”(王泗:王即黄帝;泗即洙泗)

(9图)《中国文献通考•那》书,中华民族黄皮肤黑头发人的祖先是“昔人”,“昔人”住在“昔水、昔地”。告故记录了“自古先民在昔”。七十年代,中国历史考古专家接受的中国人的起源“昔人”进行调查,没有结果。只有郭沫若说,昔水在四川邛崃大邑县的䢺江,䢺江的前身是䣢水,䣢是昔演化而来。但在《嘉庆直隶邛州志》中就记载了“昔人”“先民”在邛崃。

那为什么邛崃有汉代佛像石刻呢?为什么是佛像雕刻最早的一批?这和初唐四杰王勃谈释迦牟尼家族是四川邛崃人有关,加上老子本是四川人,因孔子修改历史激怒老子,老子离开东周典藏室,到离洛阳最近的楚国住一段时间,后又去河南南阳住一段时间,因为当时印度释迦牟尼刚好创建了“佛教”要传入中国,老子认为,外国佛教传入中国是不好的,但是后来又有中国人说释迦牟尼家族本是三皇五帝时期一支百濮迁徙去印度的中国人?于是,老子决定出函谷关,去印度访释迦牟尼,要验明身份才可以让佛教传入中国。老子出函谷关遇尹喜,尹喜“求”老子赐“道家真言”,于是,老子写下了《道德经》,尹喜要跟老子去,老子告诉尹喜,他要去印度访释迦牟尼,四年后回蜀中“青羊肆”,(青羊肆:今成都青羊宫)四年后到成都青羊宫可找到老子。四年后,老子从印度回成都青羊宫。四年后尹喜到青羊宫找到了老子,老子带着尹喜到新津天社山(天社山:今有老君山)找芝草稠粳食用,以道修仙。




老子和释迦牟尼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释迦牟尼当时是印度人,他的佛教要传人中国一般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就是证明释迦牟尼家族是中国人?于是,有老子去印度访释迦牟尼之说。今天,我们看释迦牟尼早期佛像和唐以后的佛像,释迦牟尼的面容特征就是中国黄皮肤黑头发人种,根本不是印度人种。这也证明了道家经典记录历史的可靠性。
所以,按初唐四杰王勃写的,释迦牟尼家族是从百濮迁徙到印度去的,佛教的第一站传入应该最早就是在邛崃是非常合理的。也有释迦牟尼说死后700年,他的佛教才会传入祖先地大光明山。这个时间点更好是汉武帝时期。

《中国文献通考•黄帝》篇中,周文王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黄帝,在总结综述中这样记录:“周人逐步将祖先的时代提前,最终以黄帝为祖。研究认为“百濮”民族有一支进入了青藏高原边缘北上,形成了古羌族,古羌族后来又发展到了甘肃、青海、陕西一带,被称为西戎、北狄、义渠等;其中一支百濮进入了青藏高原内部,形成了藏族;另外百濮一支进入了渭河流域,成为华夏族的祖先。
这就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来自于“百濮”,而百濮又来自于四川邛崃古濮人发源地,在邛崃,有两条濮水,今文井江为仠濮水,西河䢺江为布濮水。《康熙直隶邛州志》记载了关于濮水的形成。䢺江的前身为布濮水、布仆水,在布濮之前是䣢水,在䣢水之前叫昔水。《嘉庆直隶邛州志》记载,古邛崃有黄帝的的出生地“凫绎峨峨,洙泗洋洋之流源”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几千年来,邛崃人把黄帝出生地必须有准备条件的“洙泗流源”传承下来。“洙泗”就是“泗水”。古籍记载,有一户人家院白天忽然冒出来四泉,四泉中,其中有一泉水冒出来是“红色”的,晚上,这户人家出生一个孩子,他就是黄帝。后人将这四泉称为“洙泗”就是指四股泉水中有一股是红色的。(洙:红色的水)故以“洙泗”而称。这就是“洙泗”和“泗水”的来历。今大邑县,在1955年以前属邛崃管辖,统称邛州。在今天的大邑县王泗古镇,有一甘泉村,那里就是黄帝的出生地,“洙泗流源地”也称“泗水”今有“王泗镇”,(王:黄帝。泗:洙泗、泗水)王泗和九十年代杜撰出来张献忠什么“王泗将军”无关。现在又找黄帝的出生地必须具备以“洙泗”和“泗水”为必须的条件和根据。要找中华民族黄皮肤黑头发人种发源地,必须具备有“昔水、昔地、昔人”为必须条件。那么,邛崃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几千年来,邛崃先民将“洙泗”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编成歌曲、笛谱、戏剧、“送神”等传承至今。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