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一节写作课,关于怎么安排文章的结构。老师理论加举列的方式讲了一种“起,承,转,合”的文章中间部分的结构安排方法。
说真的当时听课时,我是真的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觉得原来文章结构也可以这样去操作。可是伤心的事很快就到了,老师安排作业了,让我们用这种方式来写《我的家乡》。
后来我当然就是在大脑里拼命回忆我家乡的轮廓,兜兜转转也不能理清楚到底对家乡有什么感动感悟的。一时间非常沮丧,觉得这个结构用起来好困难。
于是又在网上搜家乡的名字看有什么好的介绍,可是都是什么地理位置:成都到重庆距离的中间,有一座小丘陵城市那里就是我的家乡——甜城内江。
继而,我又搜到家乡历史由来,从远古到秦皇汉武到近代再到今天,实在太长我也不想啰嗦无趣的去介绍。
算了后来,我又回到记忆深处去寻找,努力去体会是什么挡住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许是那样重要的人,伤心的事。放下曾经伤情的种种,我用客观的心态去回忆故乡时,那一花一草,一河一山在记忆里涌现了来。
小时候,我总爱去家乡的河边。看着那缓缓的流水,经过河面冒起来的大石头时总是会更加猛烈的荡漾一下。河水在流动着,那一个个大石头处就形成了不一样的急流。仿佛也跟我每次去河边时的情绪一样。总是在心情郁闷时,去河边吹着河风看那缓缓的流水被石头磕着时也更猛烈的荡起的涟漪。
河的下游有一处小岛,上面长着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有几只白鹤在这里居住。那几只大小不一的白鹤一定是一大家人,他们为这条河增加了独有的韵味。那些年就这样度过,缓解了我一次次与亲人交锋后的伤情。
记得,读小学每次放学后,身上有点零花钱就爱去学校门口卖凉面的阿姨处买一份。她黄黑的瘦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意,但她不说话总是那样沉默着。后来,听妈说这个阿姨是正街张婆婆的女儿,小时候发高烧烧坏了,就变成了今天这样。但,不管怎样,她还是每天笑着卖着一碗碗的凉面。
故乡小镇的边缘有一条长长的铁路,我每次都爱去那里玩。有几个同学的家就在铁路一边的坡下。总是看着坡下崎岖的小路边长着的野草野花风一吹就能闻到一阵香草味儿。下坡后的平地里有田有地,种着各种庄家,水稻。那一块大洼地上卧着一座座平房,平房上竖着小烟吹,每次烟吹上吹着缕缕轻烟时,我知道那一定是一座人家在做饭了,心里不由的暖起来。这时我知道我也该回家了。
小时候爸爸脾气不好,有很多次我都在心里暗暗发誓,我再也不要回这里。可是,每一次与爸交锋后的失落,也都是家乡的山水风情让我一路疗愈过来。很多年后,我离开家乡工作。也在梦里一次次思念过它,那一山一水一人家,总能带给我温暖的感觉。如今回想起来,也许亲人也只是如家乡山水一样,表达着他们朴素的关怀。
有一种景色不是最美,也不一定是最喜欢的却在流年中回忆时越发的有了味道,更像瓶珍藏着的朴素的酒日久也会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