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论古人守孝三年的缘由。
原文: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子张问孔子:“《尚书》尚记载,高宗在守孝期间,三年不言,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故事的遵守礼法,在守孝时都不说话。国军去世以后,继位的儿子在守孝三年时间内,会把整个全力交给大臣,无心理政,这代表孝。”
解读:为什么古时候人们要守孝三年。
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面,三年时间不出来做事,那个时候的粮食都长了草,很多事情都荒废了,这浪费了很大的社会成本。孔子认为,孩子出生头三年,父母一直守着孩子,“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如果你能够忍心,不去为父母守孝三年,那你就可以不去。但是如果你想要感恩父母,那你就去。这就是古人守孝三年的缘由。
第四十节:遵守规则,才能解决混乱。
原文: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孔子说:“居上位者如果能够依礼而行,民众就容易管理了。”
解读:上位者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
依礼而行并不是说用礼来驾驭下民,因为礼是上层社会、君子的事情,民众并不讲究。所以,“上好礼”是指居上位者意愿来遵守法律来处事。当上层的管理者守礼节、将规矩,懂得越素自己的行为时,民众自然就会相信他,容易被领导。
第四十一节:恭敬认真,是谓君子。
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一个人让自己有好的修养,能够做到恭敬认真就可以了。”子路不服气,就说道:“这么简单吗?这样就够了吗?”孔子接下来继续说道:“可以更多的去帮助别人,兼济天下。”子路还不满足,又接着问:“这样就行了吗?“孔子可能不耐烦了,说:”你有本事就把全天下都安定了,但是就连尧、舜这样的明君尚且无法做到,你就别再嫌这个要求太低了吧。“
解读:恭敬认真,是谓君子。
子路可爱又有趣的形象跃然而出,子路性格就是急躁,所以,很多时候会和孔子抬杠,其实,子路能够做到修己以敬,这样就很好了。我们也是,在生活中,对于没有必要的事情,不必一定去抬杠,谦虚一点,保持谦卑心态,先做到一个境界,在往下一个境界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