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她,没有回“家”,她有她的考虑。我们也无需批评或责怪,更没有权利去代替她做任何选择。或许,真是伤透心的;或许,等年龄再大些才能明白这个出生地的意义——家,同时,我们也祈祷但愿是后一种结果吧。
(一)
她,叫英子,我的叔伯表妹,听说前一段时间回来了,但她没有回家。离家出走五六年了,包括父亲的离世,而今回来只是为了曾经的低困家庭补助款——当年因父亲的残疾制贫,政府发放补助。她直接去县城办完手续就又走了,回了自己的家,听说两个孩子没人照顾,得抓紧回去。
的确,家里已没有她的亲人了,父亲也在自己离家出走二三年后死了,而且还是那样死的——因脑梗影响行动不便,加上懒,没人照顾,可以说是饿的器官衰竭而死。而她的当初离家出走,的确也是一种看不到希望的无奈,只留下父亲的自生自灭,结果父亲死了,也没有回来送葬。
其实,至少那里有她生活过的房子,还可以为父亲的坟头添把土,但她都没有……
(二)
她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爱是不完整的。
父母的结合本就离奇。当年母亲可能因为受到刺激或其他原因,离家出走,沿铁路乞讨,身体不知什么原因还有伤,最后在我们村铁路边的庙门口休息,人们看可怜给些吃的,最后被收留,与父亲走到一起。
当年父亲已是大龄青年,三十好几,因为老实,或者有些榆木疙瘩,还有就是家里的不富裕。
母亲有过婚姻,至于什么情况没人知道,大家只知道刚来时的可怜,——衣衫破烂、精神恍惚、身体带伤。后来经过调养,恢复了样子。
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没人找母亲,母亲也没有想过要去找她的家人。因为人们对身份的认知有限,她们也就这么结合一起,邻居、村民也都逐步认可了这个女人,知道有过往,也想打听,但她不说,别人也就不知道。肯定一点的是,她我们我们这里的。
一年后就有了英子,而在她一岁多时,母亲又走了。为何而走,不知道,至于走时大家知道不,已不重要了,更主要的去哪了没人知道。当时找了,没找到,也就不了了之。或许是嫌弃父亲的无能,或许与奶奶、家人的不和,或许生命中本该就不属于这。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