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过去十年里广告发展的历程,这个词就非“定位”莫属。
定位已成为广告及营销人员中流行的行话。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美国,也遍及世界各地。
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围绕产品进行的,而是围绕潜在顾客的心智进行的。也就是说,将产品定位于潜在顾客的心智中。
定位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因此,将其称为“产品定位”是不正确的。这样说好像定位对产品本身进行改变。
并不是说定位不涉及改变,实际是涉及的。但是对名字、价格和包装的改变并非是对产品本身的改变。
这些改变基本上是属于装饰性的,为的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领一个有价值的位置。
定位也是第一个应对过度传播的社会中信息不被接受这一难题的思想体系。
普通人的心智像滴水的海绵,充满了信息。只有把已存的信息挤掉,才有空间吸收新的信息。然而,我们却想继续不断地把更多的信息塞进已过度饱和的海绵中,同时又为无法使人接受我们的信息而感到失望。
当然,广告也不过是传播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人们采用形形色色使人迷惑的方法互相沟通,其数量则以几何级数增加。
媒体可能不是信息,但却大大影响信息。媒体更像过滤器,而不是传递系统,只有极小部分的原始资料最终会进入接受者的心智中。
简化信息这个定位观念又进一步发展成我们“一词占领心智”的理论。例如,沃尔沃用的是“安全”一词,宝马用的是“驾驶”,联邦快递是“隔夜到达”,佳洁士是“防蛀”。
应对传播过度的社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简化信息。
传播和建筑一样,越简洁越好。一定要“削尖”信息,使其能切入人的心智;一定要抛弃意义含糊、模棱两可的语词,要简化信息;如果想给人留下长久的印象,就要再简化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