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术美育
残缺,是一种高级审美

残缺,是一种高级审美

作者: 兰陵畫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9:51 被阅读2次

苏轼《水调歌头》有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时逢中秋,人间是满月;时在初末,人间是缺月。阴晴圆缺,本为世相,但却让人心生离合之想,这是中国人最朴素的精神审美。

审美的境界是相通的,当它寄寓于文人的清玩之物时,便生出一个卷帙浩繁的世界。世人普遍的心念,便是追求圆满,殊不知,残缺,亦是一种高级的审美。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鉴赏判断完全不依赖于完善性概念。”按照康德的评判标准,残缺即使无用和不完善,也可以成为美的对象。所以西方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成为不朽之作。

中西方是相通的,中国《红楼梦》的残缺铸就了它的另一种审美高度,中国19世纪的时候,流行一种“八破画”,即是以工笔画的手法,用接近写实的方式,手绘残缺之碑拓、焦黄之书卷、破损之金石……它表现了当时的文人对“残缺美”的崇尚与革新。

书房清玩,多为传世之物,前人心手如一,日夜盘桓,实为案头珍宝。无论是砚台,佛像,还是珍瓷,这些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破损。造成这些残缺的因素,不一而足。

有的是历史原因,历经动荡的年岁,它们记录真实;有的是工艺原因,历经造物的粗拙。而今世人所见之物,则为多种因素造成,它们的“残缺”丝毫没有影响其艺术魅力,反而得到文士的青睐。

南朝谢赫《画论》中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一件器物,不管是残缺还是完整,只要气息对,气韵尚在,那就是一件好的艺术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器物的外形、色彩、肌理、材质等方面进行欣赏,当这些都符合个人审美时,人与器物之间便产生了共鸣,方可观见器物之韵致。

大成若缺

世有造物,经年岁而有损。

线条之上,见婉转流畅,意在。

造型之下,见古雅无争,韵存

置于案头,如与先贤清谈。

器虽有缺憾,亦不失完满。

或成或缺,只在心念。

大盈若冲

充盈之物,要留一点空隙。

话到七分,酒至微醺,乃见慵穆

笔墨遗渍,落拓萧疏,乃见法度

轩室因器而雅,清丽物穷

古朴残破,含蓄蕴藉

或盈或冲,不逾规矩

墨子有谓:“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生活中我们不断追求完美,甚至追求白璧无瑕,但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满总是与缺憾并存,以审美的眼光,参省世间盈缺,你会发现,窗前月,不管圆缺,恰似璧玉无暇。

来源  拙觉

相关文章

  • 残缺,是一种高级审美

    苏轼《水调歌头》有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时逢中秋,人间是满月;时在初末,人间是缺月。阴...

  • 关于美与金钱的不等式

    美是一种智慧,美是一种生活方式,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没有美的环境,审美意识则无法萌芽;审美意识的残缺更使...

  • 残缺的审美

    老宅有一破瓮,喜其朴旧之美,采小花配之。

  • 静,是一种高级的审美

    静,是一种心灵的境界,也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以下摘抄《洞见》 静,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气质。 最美的文字,是安静的。 ...

  • 残缺

    这个世界有两种残缺,一种是心灵的残缺(精神残缺);另一种是身体的残缺(物质残缺)。 有时候,残缺是一种美,譬如,断...

  • 说说高级感

    高级感是抽象的,是一个人内在哲学和外在审美的体现。 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高级感,而这种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气质...

  • 穿搭指南|简单穿出高级感,只需要做到这几点

    秋冬穿搭到底怎么才显得有高级感?木心先生曾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而对于我来说,这世上最高级的审美...

  • 一件单品打造风靡全球“性冷淡”风,温暖不寡淡

    什么是“性冷淡”风? 你可以理解为极简主义的玩味说法,更代表一种审美与品位上的极简与克制,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高级智慧...

  • 审美略论

    1 审美的概念 审美是一种人类分别事物的活动。 这句话包含了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性质。 第一,审美主体是人类。...

  • 深圳来宝文化:钧窑的瓷器,独具一格的“残缺美”

    或许很多朋友已经了解过钧窑。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有许多十分独特的地方,其中有一种是欣赏“残缺美”。比如,古代一些碑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残缺,是一种高级审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mkbqtx.html